嫌疑位點只對國人致病 相關論文已在國際發表 可幫助研制生物芯片 提前對孕婦檢測預防 記者昨天獲悉,清華大學與中國生物芯片工程中心等機構的科研人員,首次在遺傳基因中發現一個可能導致中國人出現唇腭裂的重要位點。此前外國專家找到的位點,只對西方人種有致病可能。相關論文昨天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基于這一重要發現,未來有望研制出生物芯片,用以檢測從孕婦體內采集的嬰兒血液,評估孩子出現唇腭裂的風險。 發現 找到嫌疑位點 只對國人致病 參與執行該項目的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王怡瑞介紹,從世界范圍看,先天性唇腭裂的發生率在黃種人中最高,在中國能達到1.82/1000,“是我國發病率第二高的先天性疾病”。 王博士表示,“兔唇”由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共同作用形成,其中遺傳作用較大。他介紹,25%到35%的唇腭裂有家族病史,如果父母患有唇腭裂,那么兒女的發病率比普通人高40倍。 “我們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從根子上找到這些患者可能會致病的基因。”王博士說,2010年起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生物芯片工程中心主任程京院士,開始對造成唇腭裂的基因因素進行調查。 2014年底,科研人員在基因中發現一個可能會導致發生兔唇的位點。這個位點在16號染色體,編碼為rs8049367,位于CREBBP基因和ADCY9基因之間。 王博士介紹,此前世界上僅有五六個團隊在研究先天性唇腭裂的致病基因,且均為歐美國家。他表示,外國專家已找到12個基因位點,但只對西方人種有致病可能。“這次我們找出了第13個位點,而且是只對中國人有致病嫌疑的。” 追訪 調查數千樣本 掃描百萬基因 王博士回憶,科研人員到寧夏、廣州、南京等地對2500個唇腭裂患者和3100個正常人進行問卷調查和生物芯片掃描。“這是一次非常龐大的調查,在亞洲來說都是首次。” “問卷太多,問得都麻木了。”有一次在寧夏調查中,王博士本來要問“睡覺時會不會出汗”,結果說成了“出汗時會不會睡覺”,患者聽后一臉茫然。前三年,科研團隊都在調查和采集樣本,調查問卷摞起來相當于50本《現代漢語詞典》。 除了問卷,科研人員還要利用生物芯片對患者血樣中的DAN進行分析。人身體有30億個堿基單位,要對其中120萬個嫌疑基因位點進行掃描。將患者和正常人身體中的同一個位點作對比,尋找不同之處。“就好像夜晚在CBD林立的大樓中,找出一個容易壞的燈泡。”王博士說。 “找出的位點越多,越能有效預防唇腭裂的出現。”王博士說,以后可能研制出檢測唇腭裂的生物芯片。 他解釋說,胚胎發育4周到10周時,開始形成面部。這時可以通過孕婦采集嬰兒血液,用生物芯片進行檢測,評估出現唇腭裂的概率。(記者 蔣桂佳) |
相關閱讀:
- [ 11-13]兔唇女嬰無法吸奶:記者多方奔走 協和伸出援手
- [ 10-15]8歲兔唇娃住橋下父親撿紙皮攢錢續:已獲基金資助
- [ 10-11]兔唇娃父親撿紙皮攢治病錢續:父子倆今日抵達北京
- [ 10-10]“兔唇流浪兒身世成謎” 小志堅將再次接受手術
- [ 10-09]兔唇流浪兒身世成謎續 治療花費9萬多說法遭否認
- [ 10-09]兔唇娃父親撿紙皮攢治病錢續:父子倆明日赴京求醫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