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現代化猶如上演了一幕波瀾曲折的歷史劇,其中既有喜劇也有悲劇:戰前經過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躋身于世界五大強國行列,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走上了毀滅的道路;戰后又經過高速經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躋身于發達國家俱樂部。盡管日本的現代化過程錯綜復雜,充滿著“明”與“暗”、成功與挫折的矛盾,我們仍可以用社會科學的方法,透過那些紛繁繚亂的歷史表象,發掘出隱藏在其背后的一些“特性”。 特性之一:日本的現代化是后發型、模仿追趕型現代化 日本的現代化并不是由內部自然發生的,而是在受到西方的沖擊,在西方的壓力下開始的;而且,在西方支配近代以來世界的基本格局下,日本的現代化又始終是以西方為目標,模仿和追趕西方的現代化。 如研究者們所指出的那樣,日本在德川時代經歷了260年的天下太平,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獲得很大發展。在這一時期,不僅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還有條件地引進了西方的學問和思想,積累了深厚的現代化基礎。但是,日本并不具備催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并不能靠自身的力量走上現代化的道路。日本的現代化是在面臨西方列強的威脅,于1853年被迫開放國門,并于1868年實現明治維新后才真正開始的。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說過,“從明治維新以來的一百年里,日本人一直是盯著‘坡上的一朵云’,即以歐美先進國為目標,聚精會神地向前追趕過來”的。這種以歐美先進國家為目標,“聚精會神”地追趕西方的態度和精神,確為世界少有的例外。可以說,在后發現代化國家中,只有日本在這方面比較突出,而且富有成效,并很快由此實現了現代化。當然,這種模仿追趕模式也包含著內在矛盾和弊端,并對日本的整個現代化過程產生了深刻影響,這是無需贅言的。 特性之二:日本的現代化是優先發展經濟和軍事的現代化 日本的現代化,是重視物質層面發展而相對輕視精神文化層面發展的現代化,是經濟、軍事與政治、社會文化發展不平衡的現代化。 在近代日本,產業經濟和軍事得到了迅猛驚人的發展,成為日本最為現代化的領域。但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政治的現代化和社會文化的現代化卻嚴重滯后。雖然在自由民權運動的推動之下,日本也成立了憲法,開設了國會,具有了近代國家的形式,但明治憲法規定天皇獨攬統治大權,并對人民的權利加以種種限制等,表明日本的近代國家體制有著很大的局限。另外,如明治民法和教育敕語中所看到的那樣,在社會文化領域則保留了更多的傳統的東西。 戰后,日本改變了戰前對外侵略擴張的路線,走上了和平發展道路。但是,戰前重視物質方面發展的基本思路,仍被繼承了下來。戰后的日本,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選擇重經濟、輕軍事的發展路線,開始用經濟的手段來獲取戰前用軍事的手段沒有實現的國家目標。結果經濟高速增長,很快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與經濟的高速增長相比,政治、社會文化領域的發展仍是相對滯后的。這主要表現在:傳統的集團主義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仍然規定著日本的企業文化、政治文化和社會原理的基調;國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也是在經濟發展以后才受到重視的。可以說,優先進行物質層面的現代化,實現國家富強的目標,貫穿日本現代化過程的始終,只不過是戰前表現為軍事和經濟,戰后則主要表現為經濟而已。因此,政治、社會文化現代化相對滯后,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文化發展不平衡,是日本現代化的一個明顯特征。 |
相關閱讀:
- [ 03-23]日本77%民眾對家庭收入增加持悲觀態度
- [ 03-23]上萬日本民眾舉行抗議安倍政權活動
- [ 03-23]應對南海海槽大地震 日本應急對策計劃方案出爐
- [ 03-23]人民日報:日本徹底反省侵略歷史才有光明未來
- [ 03-23]日本大阪舉行動漫游行狂歡節
- [ 03-22]日本執政黨就海外派兵達協議 媒體憂日本成戰斗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