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之三:日本的現代化是政府主導型現代化 如果從日本現代化的整個過程來看,可以說日本的現代化始終是在政府的強有力指導下進行的,日本的現代化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現代化。 日本在開放國門后,吸取下關戰爭和薩英戰爭的教訓,很快走上了倒幕維新的道路。在開放國門后僅經過15年便實現了政權的變革,建立了明治新政府。應該說,這種政權的變革,是日本走上與中國、朝鮮等國家完全不同的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因素。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日本建立了比較清廉、高效的官僚機構,維持了社會秩序的相對穩定,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對日本近代的迅速崛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在日本近代始終存在著壓制人民民主,向外擴張掠奪土地和財富,并將國民的視線轉移到外部以緩解國內社會矛盾的問題。對日本政府主導型現代化的這一消極方面,也是不能否認的。 戰后,日本走上了與戰前不同的發展道路,但政府主導型現代化的特征并沒有改變。戰后初期,在吉田茂長期擔任首相期間,日本確立了重經濟、輕軍事的保守主義發展路線,此后,這條路線被自民黨繼承了下來。對自民黨政權來說,在堅持日美同盟的前提下發展經濟是最大的“政治”,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和提高國民生活水平上。由于從1955年到冷戰結束后的1993年期間,自民黨一直占據政權寶座,從來沒有實現過政權更迭,從而使日本政府的政策具有很強的連貫性。除了戰后日本的基本發展路線,日本政府的主導作用還體現在制定經濟和貿易政策,對企業活動的保護和指導,以及協調國內各種利益關系和矛盾等方面上。應該說,戰后日本在短短幾十年內就成為經濟高度發達、國民生活富裕、社會安定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這樣的政府主導型現代化模式有著直接的關系。 特性之四:日本的現代化是在對外關系方面扭曲的現代化 在對外關系方面,戰前日本和戰后日本有著很大的區別,但也存在明顯的共性。其共性就是:奉行實力主義原則,追隨強者,與強者結盟,欺凌或輕視弱者。因此,從對外關系上看,日本的現代化是一種扭曲的現代化。 戰前的日本,最初依據對實力的判斷,走上了一條脫亞入歐的道路。而且,同樣依據對實力的判斷,與當時西方最強盛的國家——英國訂立了日英同盟,并以日英同盟為后盾與俄國開戰,由此得以躋身世界五大強國之行列。后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與法西斯德國結盟,依靠法西斯同盟發動太平洋戰爭,最后以失敗而告終。在近代日本雖然也出現過“協調外交”,但追隨強者、與強者結盟以謀取最大利益,是近代日本對外關系的基調。 戰后日本走上了和平發展的道路,但看重實力對比、追隨強者的做法并沒有改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與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結成軍事同盟,以放棄部分主權為代價,來換取美國的保護與支持。當然,無用贅言,日本在對外關系上的這種追隨強者、與強者為伍的一貫行為方式,目的是為了追求和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特性之五:日本的現代化是一種目的合理的現代化 馬克斯·韋伯把社會人的行為分為四個類型,即傳統的行為、情感的行為、價值合理的行為、目的合理的行為。韋伯認為,前工業文明社會中人們的行為主要是前兩種類型,而現代化以來人們的行為主要是后兩種類型。所謂價值合理的行為,就是不考慮可預見的后果,而只是根據自己的信念行動,執行諸如正義、尊嚴、美德等使命的行為。而所謂目的合理的行為,就是把某種預先設想作為結果,作為目的,充分利用一切條件和手段來追求的行為。這種行為往往為了功利目的而排斥價值合理的行為。按照馬克斯·韋伯的上述論述,我們可以認為,從整體上來講,日本的現代化過程是一種目的合理的現代化。 這種目的合理的現代化性格決定著日本對待西方的態度。日本從開國到興起思想啟蒙運動只用了短短十幾年時間,而中國從鴉片戰爭到興起啟蒙運動則花費了50多年時間。相比之下,我們不能不慨嘆現實主義的態度在日本學習西方的過程中發揮了多么大的作用!但是同時,日本在近代以來又是以“和魂洋才”的實用主義態度對待西方文化的,即盡量把學習西方限定于技術領域,學習、模仿西方也只不過是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日本的強盛和最終趕超西方。這種對待西方的態度,充分反映了日本現代化的目的合理性性格。另外,日本在戰前迅速實現了經濟和軍事的現代化,最后卻走上了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道路;在戰后不惜以部分放棄主權、依靠美國來一心發展經濟,從而迅速成長為世界經濟大國,也都與日本文化的現實主義、實用主義傳統,與目的合理性的現代化性格有很深的關系。(崔世廣) |
相關閱讀:
- [ 03-23]日本77%民眾對家庭收入增加持悲觀態度
- [ 03-23]上萬日本民眾舉行抗議安倍政權活動
- [ 03-23]應對南海海槽大地震 日本應急對策計劃方案出爐
- [ 03-23]人民日報:日本徹底反省侵略歷史才有光明未來
- [ 03-23]日本大阪舉行動漫游行狂歡節
- [ 03-22]日本執政黨就海外派兵達協議 媒體憂日本成戰斗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