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動計劃將推動中國經濟結構重塑
2015-03-23 17:21:0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深圳3月22日電(記者吳燕婷)“中國互聯網應該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我認為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一個是人人互聯網,一個是物物互聯網,還有一個是業業互聯網。” 22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在2015年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表達了對中國互聯網經濟未來的設想。 實際上,在與會的IT領袖看來,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至今,其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平臺,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產業,而是一種能連接未來的經濟模式,這種經濟模式或帶領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實現轉型。 互聯網+”行動計劃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在業界看來,所謂“互聯網+”的概念,更多的是包括制造業、電子商務、醫療、金融等各行各業在互聯網層面的落實,是基于大數據時代對傳統行業的提升。 峰會當日發布的《中國IT產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用戶規模達到5.57億人,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4億臺,4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互聯網企業。 數字中國聯合會主席吳鷹表示,中國IT行業和美國的差距正在縮短。“以阿里巴巴上市為例,阿里上市時市值一度有幾天超過3000億美元,而美國的第一大互聯網公司google市值是3600億美元,兩者已處在同一個數量級。”吳鷹還表示,在技術層面,百度很多技術已經超過了谷歌。 此外,大數據的加速發展,為IT重塑中國經濟結構提供了重要支撐。“大數據加速從量變到質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宏觀的視圖、綜合的視圖,使得我們不僅把握未來發展規律,更能認識到規律的轉折點,這也許是IT重塑經濟結構的重要支撐點。”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說道。 那么,“互聯網+”將如何重塑中國經濟結構? “過去很多行業,原來是分很多層次和階段的,有了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就可以轉化為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一切的需求都是以個體需求,在網上延伸、輻射到制造業,到服務產業以及各行各業。”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 馬化騰認為,“包括通訊也好,金融也好,有了信息技術,有了移動互聯網技術就可以把很多原有的產業中間不合理的因素,如信息不對稱、不夠透明等,通過互聯網重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 數字中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李穎認為,當前中國IT領域正在與各個行業加速融合,互聯網思維在推動IT產業自身變革的同時,也打破了信息服務的界限,中國IT行業正在進入創新變革的新時代。 “互聯網+”已經在影響并改變今日的中國,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都在被互聯網的改變中發覺商機、產生新的格局。 “比如滴滴打車,就是互聯網和傳統的出租車行業相結合就誕生的新型的出租車行業。我認為這些大概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信息,越來越多的流程服務會被數字化。”楊元慶表示。 |
相關閱讀:
- [ 03-23]讓“互聯網+農業”在福建化繭成蝶
- [ 03-23]福建版“互聯網+”行動計劃亮相
- [ 03-23]"互聯網+農業" 福建農業的現代化之路|手機沒信號能打通110嗎?
- [ 03-23]中國互聯網金融開放與創新服務峰會報名人數再創高峰
- [ 03-23]工行加快實施互聯網金融戰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