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事件 凸顯社會建設薄弱 2014年,貴州貴陽、四川宜賓、浙江杭州、廣東廣州、山東龍口先后發生縱火案;8月,吉林延吉一男子在市內某商廈持刀刺傷多人,廣東廣州男子當街追砍街坊;10月,湖北房縣男子駕車連環撞人…… 近年來,在公共場所以報復社會為目的的個人極端暴力事件屢次發生,行為人泄私憤于不特定對象,造成人員傷亡,引發公眾恐慌。 一些個人極端過激行為也不少見。2014年11月,安徽一位老人因乘坐公交車坐過站要求下車遭拒,沖到駕駛位搶奪司機方向盤導致公交車立即失控沖向綠化帶;12月,兩名中國游客在某國際航班上將熱水潑向空乘人員并揚言“連飛機都炸掉”,導致飛機被迫返航…… “對于這類‘任性’行為,一方面,要嚴肅依法處理、打擊震懾違法犯罪,另一方面,要發掘風險點、防患于未然。” 喬新生說,每一起極端事件都可以折射出社會成員焦躁的心態和法治社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在社會轉型期,只建設法治,不建設社會,法治將難以實施。因為法治歸根到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如果社會關系復雜扭曲,法治發揮作用時很容易進退失據。”喬新生說,法治社會建設既要提升公眾法律意識,又要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態和個體在社會發展中遇到的挫折。法治要在更廣泛層面供給公平,完善社會保障,加強公共服務,打破一些貧者從暫時貧困走向跨代貧困的惡性循環,提升幸福感。 在陳云良看來,極端事件的發生,和民生領域的法律沒有得到切實落實、現有糾紛解決機制沒有有效運轉有很大關系。“要保障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得到滿足;要保障民生,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均等,讓底層老百姓生存有基本保障;尤其要適應廣大農村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重建適應新形勢的基層治理組織體系,讓基層自治組織充分發揮社會治理作用。” 事故頻發 暴露風險防控缺失 2014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外灘發生群眾擁擠導致的踩踏事故,造成35人死亡、43人受傷。 “‘12·31’事件是不該發生、完全可以避免的事件。我們無比痛心、極其內疚、十分自責。”上海市副市長周波說。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往往與預防準備不足、現場管理不力、應對處置不當有密切的關系。“這起事件的發生,說明突發事件應對法等制度落實不到位,社會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理方面的觀念意識也還存在薄弱環節。”陳云良說。 在企業風險管理領域也存在同樣問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狀況堪憂,發案率高、執行率低,很多中小企業根本沒有法律顧問制度,或者只把法律顧問當做擺設,法律顧問在企業決策中無相應的參與地位和角色,經常發生糾紛或應收賬款拖欠才想起找律師。”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岳成說,與事后費時費力打官司維權相比,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未雨綢繆要好得多。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這為企業風險管理、政府依法行政等提供了保障。 風險預防觀念薄弱,還體現在訴訟領域。“分析進入法院的訴訟案件,許多矛盾糾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當事人在簽合同時、做交易時,做點法律功課,就不至于最后對簿公堂。此外,當事人普遍對法院執行期待過高,須知,商業行為都是有風險的,虧損、債務不能履行,本身就在風險之內。不能把債務不能追回的責任全都推到法院身上。”岳成說,“與人們維權意識的增強相比,事前的風險防控意識還太薄弱。”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分析法治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推進高效法治實施體系的構建。” 陳云良認為,下一步要更加重視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提升執法司法機關公信力,暢通權利保護和救濟渠道,破解選擇性守法問題,科學配置各項公權力。記者徐 雋 |
相關閱讀:
- [ 03-24]鹿心社:全面推進行政權力運行法治化
- [ 03-23]“建設法治鯉城·巾幗在行動”
鯉城區開展“三八”婦女維權月送法到家活動 - [ 03-23]江西日報:“走后門”違背法治精神
- [ 03-23]新加坡司法界悼念李光耀 贊其法治社會提倡者
- [ 03-23]【預告-3月26日】林文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基層檢察實踐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