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博鰲3月28日電 (記者龐無忌)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步入新常態之時,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有關“中國經濟有潛力以8%的速度增長20年”的樂觀判斷受到各方挑戰。 在博鰲亞洲論壇“對話林毅夫:中國的奇跡”對話上,林毅夫溫言回應對其觀點的輪番質疑。 ——有人質疑,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減速與8%的預測沖突。 林毅夫解釋稱,這是對他理念的誤解。他的原意是:從2008年開始,中國經濟有20年8%的增長潛力,但并不是說從2008年開始,中國每年會達到8%的增長,或是20年平均增長速度能達到8%。 “要實現這個目標是有條件的”。林毅夫說,其中包括內部條件,如國內是否能維持社會穩定,是否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等;也包括外部條件,如發達國家經濟復蘇是否完全等。 ——還有人質疑,中國是否已進入經濟減速階段? 有經濟學家指出,中國人均GDP的水平在三年前大致與1969年日本的水準和1980年韓國的水準一致。而日韓兩國在上述兩個時間點經濟增速都出現明顯減速,中國是否也進入這一時期? 林毅夫表示,如果與美國的人均GDP水平相比較,日本在1969年的時候,經濟開始減速,是因為當時其人均GDP已達到美國的60%。如果中國的人均GDP達到現在美國的60%,那么已經相當于高收入國家水平了,這與中國實際的人均GDP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為什么與美國的差距是一個核心判斷標準? 林毅夫指出,中國過去36年以平均每年9.7%的高速度增長主因是“后發優勢”。這意味著,中國跟發達國家產業和技術的差距,給了中國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上的低成本和小風險。 林毅夫列舉稱,今天中國人均GDP7500美元時所要發展的產業,美國在幾十年前都已經走過了,那些技術都很成熟。“現在真要進入的產業都是成熟產業,專利保護期大部分已經過去了。即便跟美國競爭最新產業,需要付專利費,也比自己發明便宜。” ——還有質疑認為,從勞動力、技術、資本三個方面中國難找到8%增長的經濟基礎。 這種觀點認為,中國現在的資本回報率已在下降了,勞動力因為老齡化等原因,供給也在下降。而技術進步雖然在不斷地前進,但速度不如預期,很難找到8%增長的經濟基礎。 林毅夫回應稱,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追趕的過程中,產業和技術是不斷升級的。“這種狀況下,資本積累回報率不見得會下降。”(完) |
相關閱讀:
- [10-23] 林毅夫:為什么我建議增長目標下調至7%-7.5%
- [01-28] 林毅夫:國際化企業的“三步走”新戰略
- [03-02] 林毅夫:中國經濟仍有巨大發展潛力
- [03-06] 政協常委林毅夫:中國經濟還有20年8%的增長潛力
- [03-23] 林毅夫:需避免四大增長誤區
- [10-30] 林毅夫:工資增長與GDP增速不匹配 應推進金融改革
- [03-06] 林毅夫:堅信中國仍有20年8%的增長潛力
- [03-08] 林毅夫:反腐能夠讓經濟更健康更好地發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