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共同體”一詞高頻出鏡 習近平博鰲聲音成聚焦點
2015-03-28 23:06: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暉 |
分享到:
|
3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并發表主旨演講。開幕式前,習近平與出席論壇年會的各國政要合影。中新社發盛佳鵬 攝 中新社博鰲3月28日電 (記者劉旭)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并作主旨演講。其中,“命運共同體”一詞在主旨演講中10余次“出鏡”,成為當仁不讓的論壇熱詞,推動論壇年會進入新一輪高潮。 習近平在演講中首度闡釋亞洲國家邁向命運共同體的四大內涵。他表示,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 開幕式上,10多位外國政要分別發表演講,“命運共同體”也被頻頻提及。 尼泊爾總統拉姆·巴蘭·亞達夫指出,伙伴關系、合作是亞洲實現命運共同體的唯一方式,尼泊爾期待著能夠在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樣新的地區性倡議的平臺上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 斯里蘭卡總統邁特里帕拉·西里塞納則談及,亞洲目前還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區域外的國家作為出口的最終目的地,在這種狀況下實現命運共同體,需要制定適當的公共政策戰略以應對挑戰,同時也要考慮到各國的不同情況,尊重差異。 荷蘭首相馬克·呂特認為,命運共同體已經超越了亞洲這一地理概念,各國必須繼續打造西方和東方間伙伴關系,通過攜手合作為人民謀求更大福祉。 當天博鰲多場分論壇上,習近平在開幕式演講中提到的關鍵議題也成為與會嘉賓的聚焦點。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出席分論壇時,強調了“一帶一路”建設中“共商共建”的重要性。他表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是任何國家的地緣政治工具,而是所有國家的公共產品。“不搞任何形式的壟斷跟強制,而是大家平等相待商量著辦事。”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談及中國與東盟的“命運共同體”時表示,中國將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方針,奉行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永遠做東盟國家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 來自企業、學界和政府機構的各路與會嘉賓也為命運共同體“點贊”。 “聽完習近平主席的演講,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要合作共贏,通過經濟共同體和文化的對話溝通機制推動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亞洲光伏產業協會主席高紀凡對中新社記者說,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在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最后走向相互幫助,通過共同發展塑造更好的亞洲未來。 斯里蘭卡國家代表團成員ParakramaDahanayake對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充滿信心。“亞洲國家在經濟發展、文化和傳統等方面固然有很多差異,但是我仍堅信亞洲建立共同體的必要性,我認為亞洲人都應該為命運共同體這一提議感到驕傲。” 來自美國的安可公關顧問(APCO)創始人兼董事長郭蘭詩(MargeryKraus)直言,亞洲命運共同體有著“實際利好”,亞洲國家有著全球60%的人口資源,如此巨大的市場如果能夠形成一個共同體,國外企業在做投資考量時將更多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這也將為亞洲帶來更多財富。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認為,習近平在演講中著重強調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這是為了突出中國在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過程中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他還指出,“一帶一路”構想和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提供了一個參與平臺,向世界釋放一個信號:中國是現有國際機制的受益者,無意挑戰世界現有機制,也無意主導新的區域機制。 “在我看來,命運共同體就是各方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最后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泰國中華總商會副主席李桂雄從海外華人的角度向中新社記者分享了他的觀點,“全球有那么多的華人華僑,我們不僅要為祖(籍)國的發展添磚加瓦,也有能力成為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力軍。”(完) |
相關閱讀:
- [ 03-28]習近平2015博鰲新語
- [ 03-28]博鰲論壇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簽合作備忘錄
- [ 03-28]博鰲論壇讓“中國聲音”響徹世界
- [ 03-28]【獨家策劃】一張圖讀懂習近平博鰲演講干貨
- [ 03-28]博鰲論壇讓“中國聲音”響徹世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