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常態對世界意味著什么?
2015-03-29 16:21:1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上發表主旨演講表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將繼續給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更多市場、增長、投資、合作機遇。 今年前兩個月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與會嘉賓認為,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認為,如果中國能發揮比較優勢,輔之以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未來能夠繼續以7%左右的增速發展,增長潛力可以達到8%。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稱,根據他所在機構的研究,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在7%左右是完全可以達到的,從人力資本和創新能力等角度綜合來看,中國的增長潛力沒有用完。 林毅夫說:“中國會繼續向世界貢獻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經濟增長。” 已在中國工作近20年的默克投資中國公司董事總經理趙斌斯說,新常態7%左右的經濟增速在全球范圍內,仍然是非常高而且健康的增長速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同樣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減緩的另一面是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 “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比以前有所下降,在全世界來看仍然是高速增長,而且絕對值很大。”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由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能保持10多年6-7%的增速,將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貢獻。 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介紹,未來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游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 與會嘉賓認為,由于中國經濟體量大,比較增速高,未來亞洲和世界國家仍能持續從中國經濟新常態中獲益。 印尼前貿易部長馮慧蘭說,新常態的中國更關注如何提高生產能力、增強創新能力和提高效率,“中國重新布局工業地帶和經濟結構轉型也給印尼提供了機會。” 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正通過“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戰略打造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形成開放的新常態。 鄭永年認為,中國這輪開放的規劃主要以“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為代表,幫助其他國家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新型的國際合作共贏道路。 中國在過去三十年的快速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在新一輪的對外開放中,這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鄭永年看來,中國的產能輸出和資本輸出正好滿足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對資金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急迫需求。 “中國‘一帶一路’這樣的開放政策能進一步的刺激投資和貿易的流動,有助于世界經濟的穩定,更好地支撐全球化的進程。”朱民說,當前全球貿易增長速度已經低于實際的經濟增長速度,目前的FDI與2007年相比大概下降了一半,全球化進程的腳步正在放慢。 與會嘉賓認為,亞投行是中國在新常態下對全球金融治理結構的有效補充和完善,“一帶一路”的建設,同樣是對現行國際貿易體制的增量改進。 林毅夫表示,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預測,2010年到2020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將達8萬億美元,而世界銀行每年給亞洲地區提供的基礎設施貸款不到5%。“世界銀行應該感到很高興,它自己做不了的事情,有別人幫著做,眾人拾柴火焰高。”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表示,“一帶一路”的開放性、包容性和互補性,將打通沿線國家的各方需求,提供了與TPP等區域合作組織不同的合作模式及方向。 論壇新任理事、泰國前副總理素拉杰表示,目前正在籌建的由中國倡導的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等項目,對地區和全球經濟健康發展有長足的重大意義,會創造出巨大的新投資機會和就業機會,并促進地區經濟、金融一體化。(記者王暉余 李來房 華曄迪)(參與記者郭信峰 王存福羅羽 許可) |
相關閱讀:
- [ 03-29]博鰲的中國夢——亞洲開啟新未來
- [ 03-29]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今探討非常規貨幣政策前景
- [ 03-29]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 [ 03-29]博鰲亞洲論壇關注霧霾治理和食品安全 在博鰲,做一個歷史的參與者
- [ 03-29]博鰲亞洲論壇關注霧霾治理和食品安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