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3月3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原住民族運動會前天(28日)開幕,貴州體育局應邀出席,昨天率員前往日月潭與水里商工學生進行“獨竹漂友誼表演賽”,展現以一根竹子在潭面上劃行的高超技藝,讓臺灣民眾大開眼界。 “哇,這是傳說中的‘一葦渡江’吧!”來自貴州的運動員和臺灣選手踩著直徑約15厘米、長約4米的竹竿,漂浮在潭面賽道上,展現快速的劃行競技;大陸選手接著甚至在竹竿上做出金雞獨立、一字馬等技巧性動作,博得滿堂彩。 源自貴州省赤水流域的“獨竹漂”,原是當地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過河的簡易交通工具,但因需要高超技巧,且極具文化特色,而被納入貴州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更在2011年首度列入大陸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的競賽項目。 “獨竹漂,首重平衡和協調性?!辟F州獨竹漂教練王馨平說,篩選運動員時,會要求選手赤足在陸地登上竹漂,試探平衡感和臂力,經過逾二年訓練才能出賽或進行技術性表演;除個人條件和熟練度外,賽域風浪也會影響整體賽況。 臺灣選手溫邦澤說,獨竹漂和競賽輕艇各有各的難度,獨竹漂僅靠一粗一細的竹竿行進,全身肌群和力量的操控很重要,能有機會學習大陸特有的民俗運動,讓人感到既新奇又有趣。 貴州侗族選手楊慧蓮說,昨天日月潭區風大浪急,加上水深、浮力大等因素,表演受到阻礙,無法完整呈現其他高難度動作,相當可惜;但日月潭的干凈和好山好水,讓人打從心底喜愛。 南投縣長林明溱說,縣府與貴州體育局在自由車、劃船、輕艇等體育項目進行訓練競技,去年獲貴州體育局贈送“獨竹漂”器材后,隨即遴選縣內輕艇選手前往培訓,盼透過體育和文化等交流,促進兩岸的了解與合作。 |
相關閱讀:
- [ 03-11]日本60歲游泳愛好者橫渡庫克海峽 刷新年齡記錄
- [ 03-01]84歲老人駕自制橡皮艇橫渡大西洋 航程逾5000公里
- [ 01-17]中國平潭公開水域橫渡基地簽約
- [ 01-17]人類首次橫渡臺灣海峽紀念碑在平潭揭幕
- [ 12-08]平潭海漁廣場“橫渡臺灣海峽”紀念碑落成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