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引燃新一輪投資熱情
2015-03-30 12:02:23? ?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這個戰略將涵蓋26個國家和地區的44億人口,占世界63%;約將產生21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占世界29%。2014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達到11206億美元,占全國貿易總額的26%。這將是世界上最長經濟走廊、最大的市場,將產生最大的投資機會,“一帶一路”將改變中國。 證券時報記者 許巖 外界的預期成真,“一帶一路”規劃在2015博鰲亞洲論壇開幕之際正式發布。 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三部委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同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博鰲亞洲論壇的開幕式上進行主旨演講時透露,目前,已經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度;亞投行籌建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絲路基金已經順利啟動,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已經在穩步推進。透過這些早期收獲,“一帶一路”的廣闊前景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一帶一路”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對中國的哪些行業有重大影響?中國企業怎樣應對“走出去”可能面對的風險?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指出,“一帶一路”有利于中國在更大范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拓展市場空間,為中國經濟提供新的增長引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這將直接引燃新一輪投資熱情。 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年初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產能過剩和通縮壓力鼓勵國內企業進一步“走出去”,尋求海外新增長點,一定程度上也為出口提供了更強激勵。根據愿景與行動,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一帶一路’標志著中央逐步從需求緊縮倒逼供給改革轉向需求擴張配合供給改革的思路。”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2015年可能成為真正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而這次轉折的核心抓手就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美國二戰之后的馬歇爾計劃,日本70年代的列島改造計劃,對美國和日本經濟帶來了深遠影響。如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大戰略也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的重大轉折點。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史育龍認為,推進“一帶一路”有利于中國在更大范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拓展市場空間,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其實,一帶一路規劃出臺的國內背景主要是中國的產能過剩和大量的儲備。“一帶一路”不僅能消化過剩產能,同時能在提高自身外匯資產收益率的同時進一步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具體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時具備能源和地緣安全意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是中國連接世界的新型貿易之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趙晉平說,“一帶一路”建設將大幅拉動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對外投資,加快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發展,并帶動出口增長,這都會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持久動力。 引燃新一輪投資熱情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受訪人士認為,基建先行,一帶一路有望改變中國,這將直接引燃新一輪投資熱情。據業界初步估算,“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 “中國到了這個發展階段后,下一步將從過去的‘引進來’到‘走出去’,從過去的出口到擴大進口,從過去的工業到現在工業、農業以及服務業,因此國家比較重視推動這一戰略。”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稱。 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說,“一帶一路”是一個由千千萬萬個項目構成的大戰略。在行動計劃的激勵下,更多的中國企業將“走出去”尋求商機,加快國際市場布局,激蕩新一輪海外投資熱潮。 管清友指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進入落實階段,投資低迷的趨勢可能出現逆轉,中國經濟的第四次投資熱潮可能即將拉開序幕。 據公開資料統計整理顯示,各地方“一帶一路”擬建、在建基礎設施規模已經達到1.04萬億元。對此,管清友稱,考慮到基礎設施的建設周期一般為2至4年,2015年國內“一帶一路”投資金額或在3000億至4000億元左右;而海外項目(合計524億,每年約170億美元)基建投資中,假設1/3在國內,2015年由“一帶一路”拉動的投資規模或在4000億元左右。 “從純經濟角度看,相關項目建設將直接或間接地拉動投資和經濟增長,預計將拉動經濟增速0.2~0.3個百分點。”管清友稱。 一帶一路五大合作重點詞解讀 投資——設施——貿易——資金—— 投資——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史育龍:推進“一帶一路”有利于中國在更大范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拓展市場空間,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新興產業是當前全球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共同方向,加快新興產業合作是一舉多得:短期來看能成為沿線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長遠來看有利于培養持續競爭能力。 設施——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一帶一路”最關鍵的就是要做到互聯互通:第一是交通、能源、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第二是現代經濟制度上的互聯互通;第三是人員往來之間的互聯互通。 貿易——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高標準的自貿區網絡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提出共同商建自貿區,將極大地促進中國和沿線國家雙向投資,帶來巨大商機。這是和沿線國家合作共贏,融合發展的體現,能使之更好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的紅利。 資金——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重構全球金融版圖。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的重構還將深刻地改變國際金融版圖,未來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將大有作為,打破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IMF和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對國際金融版圖的壟斷。當國家需要通過對外產能輸出化解產能過剩時,外匯儲備恰好可以用于為國內企業的海外拓展提供融資支持,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多邊金融機構。 民生——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部副主任白明:今后通過免簽證或簡化簽證手續,加上更加便捷的國際交通運輸,會有更多特色化、個性化旅游線路被開發,實現“說走就走的出國旅行”,坐著高鐵去歐洲也不是不可能。(許巖) |
相關閱讀:
- [ 03-30]“一帶一路”不空洞 亞非歐國家熱情高漲爭相參與
- [ 03-30]市民將從“一帶一路”獲得福利 外出旅游更方便
- [ 03-30]中國每年向一帶一路沿線國供1萬個獎學金名額
- [ 03-30]民航換季重點布局“一帶一路”沿線
- [ 03-29]屠海鳴:華商可成“一帶一路”航船新引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