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利馬3月30日電(記者張國英 賈安平)秘魯是古印加文化的發祥地,擁有馬丘比丘古城遺址、庫斯科城、昌昌古跡等文化遺產,還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但與其他文明古國一樣,秘魯也有很多文物流失海外。自2000年以來,秘魯不斷加大追討文化珍寶的力度,通過外交、法律等途徑,已陸續從美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等國追回大量流失文物。 秘魯著名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胡安·奧西奧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談到秘魯追索文物的一些經驗。 曾擔任過秘魯文化部長的奧西奧說,文物追討首先需要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文物追討的雙邊和多邊合作,爭取國際社會支持。他說,秘魯同許多國家都簽有文物保護協定或合作備忘錄,一旦發現有違法文物出現,就會直接與相關國家政府或學術研究部門溝通,及時商討歸還事宜。 上世紀80年代,莫切文明時期秘魯最高統治者佩戴的“金猴頭項鏈飾品”在秘魯北部西潘王陵墓西側挖掘出土,飾品由純金打造,猴的雙眼鑲嵌有綠松石。1987年,“金猴頭項鏈飾品”被非法販賣至美國,并被美國公民約翰·伯恩私人收藏。 1988年,秘魯西潘王博物館館長瓦爾特·阿爾瓦博士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金猴頭”圖片,隨即聯系美國相關機構。1998年經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證實,“金猴頭項鏈飾品”確屬非法入境文物,并被沒收,后來一直保存在新墨西哥州的博物館內。經過秘魯政府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美國于2011年11月正式將該文物歸還秘魯。 其次,將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列入秘魯外交工作優先項目,讓使領館充分發揮作用。據奧西奧介紹,秘魯駐外使館文化處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密切關注駐在國涉及秘魯文物拍賣的活動,收集秘魯文物交易的各類信息,并查詢物品來源、證書合法性、所有權合法性等相關事宜。 再次,發動媒體和輿論,爭取國內外民眾的支持。媒體是秘魯政府與民間合力追討流失文物的重要紐帶,輿論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奧西奧在回憶秘魯從美國耶魯大學追回流失百年的馬丘比丘文物這一成功案例時說,秘魯政府當時采取的策略就是借助輿論的力量,在國際上進行宣傳,向耶魯大學施加壓力。 馬丘比丘是秘魯古印加帝國的一座古城,建于印加帝國后期1440年至1500年間。1911年7月,耶魯大學考古學家賓厄姆發現了古城遺址。次年,耶魯大學與秘魯政府簽訂一項協議,賓厄姆獲準將出土的陶器、首飾、石器和人骨等4萬多件馬丘比丘文物帶回美國進行為期18個月的科學研究。但協議期滿后,耶魯大學卻以秘魯沒有能力保護這批文物為借口拒絕歸還。 2001年以來,秘魯兩屆政府先后與耶魯大學談判。在未取得成果的情況下,又于2007年和2009年,先后兩次向美國地方法院提起訴訟。在談判失敗、訴訟無果的情況下,秘魯政府發起強大的外交和輿論攻勢。2010年11月初,時任秘魯總統加西亞親自寫信給美國總統奧巴馬,要求他干預此事。此外,秘魯還利用各種機會向其他國家領導人通報耶魯大學“掠奪”秘魯珍貴文物的事實真相,并向國際媒體散發主題為“耶魯歸還秘魯文物”的宣傳品。 奧西奧說,秘魯聲勢浩大的討還文物運動得到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許多國家公開聲援秘魯,就連耶魯校友也對耶魯大學不守承諾的行為表示不滿。 迫于壓力,耶魯大學終于回到談判桌旁,并于2010年11月下旬與秘魯外交部就歸還文物問題簽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 |
相關閱讀:
- [ 03-24]秘魯連環車禍至少37人喪命
- [ 03-12]圖片故事:秘魯老年囚犯的鐵窗生活
- [ 02-28]秘魯亞馬遜河流域發現七種鱷科類動物化石
- [ 02-16]秘魯福建同鄉會會長楊志華
- [ 02-07]秘魯緝毒警察展開突擊行動 繳獲1噸可卡因
- [ 01-12]秘魯南部一客車墜落山谷 至少25人死亡(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