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在瑞士洛桑,美國國務卿克里(左)出席伊核問題會議。 新華/法新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框架方案談判進入最后沖刺,談判各方密集展開雙邊和多邊接觸,爭取在最后時刻彌合分歧、達成共識。參與談判的官員說,談判目前仍有三大“疙瘩”待解。緊要關頭,各方更要拿出定力,顯現靈活,避免談判功虧一簣。
談判顯現“亮光”
伊核問題已經談了多年,一路走走停停。2013年11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即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階段性協議,伊方同意暫停部分核計劃以換取解除部分所受制裁。各方原本希望去年11月達成全面解決方案,但是沒有成功,繼而把談判期限延長至今年6月底,但要在3月31日前拿出一個框架方案。
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外長會30日在瑞士洛桑舉行,以期為最終達成框架方案做最后努力。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當天說,外長會為形成方案帶來了“些許亮光”,但一些棘手議題仍有待解決。
“還存在一些困難的議題,”克里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我們為此非常努力地工作,一直持續到夜里。顯然,(這一努力)明天(31日)還會繼續。”
三塊“骨頭”難啃
英國廣播公司援引參與談判官員的話報道,各方當前有三大爭論焦點,分別是限制時限、解除制裁以及所謂的“懲罰機制”。
首先,對限制時限而言,伊核問題六國希望伊朗核活動能夠在今后至少10年時間里受到嚴格限制。伊朗則要求在這一期限過后取消全部限制,還希望研發更先進的離心機,使鈾濃縮的速度更快、產量更高,這引發一些西方國家對伊朗在10年后“大踏步”發展核項目的擔心。
“我們必須采取預防措施,確保10年后發生的事是可驗證、透明的,”德國外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說,“我們不能允許10年后(伊朗核項目)出現爆炸式發展?!?/p>
其次,在解除制裁方面,伊朗希望一旦達成全面協議,西方能夠盡快取消所有制裁。伊核談判六國則認為,應當分階段逐步解除制裁,其中對伊朗從國外進口核技術的限制還應保留數年。
最后,對所謂的“懲罰機制”,美國及其歐洲盟友希望能在伊朗違反協議的情況下迅速恢復制裁。伊朗則對此不予接受。
參與談判的伊朗官員馬吉德·泰赫特拉范西說,盡快取消制裁至關重要?!爸撇米h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就不會有任何協議,”他說,“這一議題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閆潔(新華社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