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中國好人榜”榜單。
中國文明網3月31日報道(劉鯤鵬)31日,中央文明辦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舉辦“中國好人榜”3月入選名單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耕耘7年帶農村孩子震驚世界舞臺的江蘇退休老藝術家雷建功、默默修路20載造福鄉親的山東七旬老人郭長順、路遇病危孩童火速送遞“生命快件”的廣西快遞哥韋京寶、17年打造功能神經外科“中國隊”的北京好醫生李勇杰等106位身邊好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因為有愛 他們創造奇跡
法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音樂老師馬修說:“永遠別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在我們身邊就有這么一群有愛的人,他們總是有一種神奇、偉大的力量,讓許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帶領小鎮娃娃走上世界級舞臺的雷建功。圖片來源:江蘇文明網
在7年前,沒有人能想到,雷建功能帶領一群小鎮娃娃走得這么遠,這么久。這些農村娃曾是連音準、節奏都不懂的“樂盲”,卻在名師指點下登上世界級舞臺,用音樂震撼聽眾,奪得一系列金獎……如勵志電影般的傳奇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2008年,我國著名笙演奏家、南京民族樂團原團長雷建功退休后來到南京雨花臺區板橋農村的一所小學,幫助學校成立了少兒民族管樂團,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都帶著孩子們訓練,用愛創造了一個個勵志傳奇。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鋼鐵戰士”、“戰斗英雄”麥賢得因為在“八六”海戰中英勇作戰而身負重傷,來自廣州市海珠區的姑娘李玉枝懷揣對英雄的崇敬,不顧親友的反對毅然嫁給這位有嚴重后遺癥的一級傷殘病人。英雄背后有英雄,40多年來,她用真摯無私的愛、深沉細膩的情、博大的胸懷和堅強的毅力,創造了醫療護理史上的奇跡,不僅讓丈夫擺脫病痛,更讓丈夫走向健康正常人的行列。有情有義創奇跡,英雄的妻子亦英雄!
讓帕金森病患者不再震顫,讓神經疼痛的病人不再痛苦,他頭頂著中國“細胞刀”第一人的光環,創造了功能神經外科領域的奇跡,他就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李勇杰。他帶領團隊研究的帕金森病“腦起搏器”治療量達到全球第一,他還解除了同樣登上“中國好人榜”、登上《好人365》封面人物的“半截人”彭水林身體的劇烈疼痛。他常說,要做一個值得信賴的醫生,首先是“仁者愛人”。因為心中有愛,他打造了功能神經外科的“中國隊”,他和他的病人彭水林同登“中國好人榜”是巧合又是必然,因為有愛,總會有奇跡。
奇跡的一次次產生不是偶然,因為有愛,有動力,“凡事都有可能”。
因為有愛 他們無悔執著
執著是對生命的一種詮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是執著,“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是執著……生活中總有一群人,因為有愛,選擇執著,無悔堅守。

再苦再累也不放棄丈夫的陳愛霞。圖片來源:《今日衢江》報
當醫院下達病危通知,當所有人都認為全身燒傷面積達75%的丈夫不再有生的希望時,只有她選擇執著和堅守。“只要丈夫在,這個家就是完整的!”一句純樸的言語,讓浙江衢州農婦陳愛霞為不幸的家庭撐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20年來,她細心照料著被大火燒傷而癱瘓在床的丈夫,愛心不但趕走了死神,還讓癱瘓的丈夫重新站立起來。
17年前,他因購車跑運輸欠下朋友和信用社12萬元債務。生意失敗的他,面對巨額欠款一籌莫展。執著的他并沒有逃避,卻選擇漂泊異鄉默默打工還債。17年,他終于還清了所有的債務。2014年8月初,當河南老人彭萬軍還完最后一筆欠款時,禁不住流下了眼淚。為了這一承諾,他熬白了頭發,但卻挺起了腰板。面對鄉親的稱贊,彭萬軍平靜地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只是盡了一個普通人做人的本分。”

大山里的好醫生:馬麗。圖片來源:四川廣播電視臺
她十幾年奔走在大山的脊梁上,穿行在溝壑谷底的山路上,讓無數的痛苦呻呤變成了爽朗的笑聲。馬麗是四川涼山州冕寧縣健美鄉洛基村衛生站的一名鄉村醫生,這是位人如其名的美麗醫生,是漢、彝、藏三族村民心目中的“守護神”。面對山區出診道路上晴天的飛沙走石、雨天的泥漿滾滾,父親曾不止一次的對她說過:“女兒啊,別硬撐,回來吧。”但一想到苦苦等侯著她的鄉親,她一次次把藥品背上身,躲避著沙石泥漿,顫巍地艱難前行。她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執著的是情。
人生能有幾個十幾年、幾十年?執著,是因為有愛。愛不需要回報,因為,愛本身就是最大的回報。
因為有愛 他們活出價值
有位偉人曾說過:“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他們正是這樣的人。他們分享愛、傳遞愛,也實現了自己的生命價值。
“只要身體好,我就把這個路堅持修下去,修得好好地,大伙好走,我心里就高興。”山東七旬老人郭長順這樣說。20年前,山東濟寧郭洼村的大街小巷還沒有硬化,道路坑坑洼洼,難以行走,經常有老人和孩子因此摔傷,郭長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從此開始了義務修路。20多年里,他前后用壞了10多把鐵鍬、2輛地排車、3輛三輪車,被贊為“現代愚公”。平淡的生活,他卻用熱心活出了自己的價值。

火速送遞“生命快件”的“快遞哥”韋京寶。資料圖片
“當時也顧不得那么多,一路上闖了好幾個紅燈。”“快遞哥”韋京寶回憶道。時間倒回到2015年1月27日,廣西南寧,2歲多的小濤生命垂危,小濤的奶奶沖到路上跪地攔車求助,危急之時,送快件路過的韋京寶將小濤和奶奶扶上快遞三輪沖向醫院,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火速送遞“生命快件”,那一瞬間,韋京寶身上閃耀出愛的光輝。
“有挽救母親生命的機會而不去試,到我老的時候,我將會悔恨終生,既然作出了割肝的選擇,我就會負責到底。”云南80后小伙施尤俊把自己70%的肝臟移植給了患有肝硬化晚期的母親,及時挽救了母親的生命。“割肝救母”,感人的孝心反哺,讓施尤俊為母親完成了生命的接力。
他們用大而無私的愛,詮釋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價值本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愛與奉獻。
愛心傳遞 演繹中國人精彩故事
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或助人為樂,或見義勇為,或誠實守信,或敬業奉獻,或孝老愛親。愛,讓他們創造了奇跡、選擇了執著、活出了價值。愛的力量根植于生活點滴,迸發在平凡人身上,演繹出一個個精彩故事。
一次微博轉發、一次微信點贊,都是正能量的傳遞。在“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平臺,廣大網友、手機用戶踴躍參與,熱情點贊,僅在中國文明網活動平臺就收到網友評議留言30萬余條,頁面瀏覽量超過400萬人次。有網友看到湖北武漢善良夫妻劉宏濤、易勤辦廠苦撐8年只為12名智障人有一個“家”的故事后贊嘆:“從她身上,我們發現愛不是施舍,也不是憐憫,而是一份平等,一個讓殘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出彩的機會。”有網友看到80后士兵任治森10年扶貧助困甘當老區“文明使者”的故事后,留言說:“愛民好戰士,當代活雷鋒,他和各民族兄弟姐妹成為朋友,發揮自身優勢,維護民族團結,堅持傳播黨的好聲音。我們就需要這樣的正能量!”
自2008年5月開始,“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發動廣大群眾通過網絡、手機短信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好事、在熟悉人群中推舉好人,不斷掀起了推薦評議身邊好人的熱潮,推舉了一大批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身邊榜樣,至今共發掘推薦好人好事24萬余件,中國文明網發布“中國好人榜”74期,7668人光榮上榜。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不斷走進各地,至今已舉辦133場,逾30億人次參加推薦、評議和票選“身邊好人”。2014年9月5日起,中國文明網開通了《好人365》專欄,聯合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和中國網絡電視臺“五網聯盟”同步共推,每天講述一位“中國好人”的平凡故事,引發網民廣泛關注,截至3月31日,話題閱讀量僅新浪微博已突破3億人次。身邊好人故事的傳播永遠在路上,愛的傳遞永遠在進行,中國好人正用他們的善行義舉演繹著越來越多的精彩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