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3月31日下午,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國旗已插上薩拉赫丁省政府大樓,解放提克里特的行動取得勝利”。經過近一個月的激烈戰斗,伊拉克軍隊最終收復北部薩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分析人士認為,解放提克里特是截至目前伊拉克打擊“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行動取得的最大進展,同時意味著伊軍向解放該國第一大省安巴爾省和第二大城市摩蘇爾邁出艱難一步。
“伊斯蘭國”被削弱
伊拉克軍事專家、伊軍準將阿卜杜拉·朱布里認為,提克里特大捷是對“伊斯蘭國”的“沉重打擊”。
朱布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提克里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控制該市可以切斷武裝分子在東部迪亞拉省、基爾庫克省、西部安巴爾省和北部尼尼微省之間的聯系,“他們將無法順利地在這些地區間調兵遣將、運送物資”。
朱布里曾預測提克里特之戰不會持續太久,“因為該市的大部分武裝分子已提前撤往200多公里外的摩蘇爾”。他認為解放提克里特除了軍事上的勝利,更重要的是打壓了“伊斯蘭國”的囂張氣焰。
去年6月初,“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兩天內占領了摩蘇爾和提克里特兩座城市,一路追趕伊政府軍至巴格達城下,隨后不斷在社交媒體宣稱其“不可戰勝”。
教派和解見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此次解放提克里特軍事行動的3萬人中,既包括伊拉克安全部隊,也包括什葉派民兵組成的“人民動員組織”,還包括當地遜尼派部族武裝。巴格達大學政治學教授薩巴赫·謝赫認為,什葉派和遜尼派聯手收復提克里特表明伊拉克政治和教派和解已見成效。
2013年,伊拉克教派沖突進入白熱化,安巴爾省居民反對什葉派主導的中央政府打壓、迫害和邊緣化遜尼派的聲音高漲,之后逐步發展為武裝抗爭。教派沖突為“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及反政府武裝在伊拉克發展提供了空間。
2014年8月阿巴迪政府成立后,在重整軍隊的同時積極致力于教派和民族和解,遜尼派與什葉派、阿拉伯人與庫爾德人之間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緩和,為各方聯手打擊“伊斯蘭國”奠定了基礎。
但謝赫稱,應對伊拉克的和解進程持“謹慎樂觀”態度。
收復摩蘇爾尚需時日
伊國防部長奧貝迪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在清除薩拉赫丁省的“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后,伊軍將重點轉移至西部安巴爾省,并考慮收復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他強調,收復摩蘇爾將是伊拉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
朱布里表示,提克里特一役后,“伊斯蘭國”武裝將主力撤往摩蘇爾,該武裝仍然具備打大仗的實力。奧貝迪也透露,伊東部迪亞拉省、北部拜伊吉市的武裝分子已撤至摩蘇爾,武裝分子正在加強該市的防御工事,準備最后決戰。
此外,3月25日美國主導的多國部隊開始對提克里特發動空襲后,多支什葉派民兵武裝宣布將退出戰斗。盡管在什葉派宗教人士的呼吁及各方調停下,這些民兵武裝留在了提克里特戰場,但在未來的戰斗中,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與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會否爭執再起,將成為影響伊拉克未來戰局的不確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