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艦撤僑為何載外國人?海軍最初為何沉默?
2015-04-02 08:59:52?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環球軍事報道】3月26日深夜,正在亞丁灣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第十九批護航艦艇編隊接到命令,向也門亞丁港海域機動。3月31日,571名中國公民和8名中企外籍員工抵達安全地界,為中國海軍執行撤離在也門中方人員軍事行動畫上圓滿句號。同時,對于本次撤僑行動,外界也產生了一系列的疑問,為什么這次撤僑行動反應速度這么快?為什么中國軍方發言人在撤僑過程中沒有發聲?針對這些疑問,《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多名中國軍方專家。 為何撤僑行動反應如此迅速? 從出發到結束,整場軍事行動只用了不到5天時間。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說,中國海軍從2008年底開始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對于此次快速撤離中方人員有很大幫助。 如果從中國出發走海路抵達也門大約6000海里,假設軍艦以30節速度前進,需要將近10天時間。而事實上,“根據也門局勢變化,中國海軍提前做出相關預案,為在惡劣形勢下最快速度轉移中國公民打下基礎。”張軍社說。 此外,常年在亞丁灣海域的護航實踐也幫助海軍在技術和戰術上積累了經驗。“我們對亞丁灣海域情況很熟悉,對當地水文、氣象情況相當了解,護航編隊也對此次停靠的亞丁港口有一定了解。”張軍社說。但護航船首次到荷臺達港口,航道比較窄,情況比較復雜,港口條件和安全條件都不是很好,也沒有太多可參考的資料,在這種情況下,護航編隊圓滿完成任務,展示了海軍在技戰術上都有比較高的水平。 近些年,在保護海外公民利益以及履行國際責任方面,中國海軍在亞丁灣海域常態化護航發揮了積極作用。張軍社表示,2011年3月,赴利比亞執行首次撤僑行動的也是執行護航任務的艦艇;2014年3月馬航事件后,海軍第十七批護航編隊提前出發在澳大利亞圣誕島以南海域參與搜尋馬航失聯客機任務。2013年起,中國海軍護航艦艇多次赴地中海為運輸敘利亞化學武器船只護航;2014年12月,馬爾代夫發生供水危機,海軍一艘正在執行護航任務的遠洋救生船載960噸淡水赴馬爾代夫救援。 中國戰艦撤僑為何搭載外國人? 就在此次撤離也門中國公民的行動中,中國軍艦搭載8名外籍專家一同撤離。張軍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是中國海軍作戰艦艇首次靠泊外國港口直接執行撤離中國公民任務,也是中國海軍首次撤運外國公民。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戰斗艦艇對于外國人員登臨有著嚴格規定。一般只有3種情況下外國人被允許進入我軍艦。一是兩國兩軍間的軍事交流活動,比如在亞丁灣護航或軍演期間,雙方互派軍事人員登臨艦船,參觀學習。另一種是在一些重大活動期間,艦艇開放允許外國軍人或民眾參觀。第三種就是人道主義救援,此次也門撤離中國公民行動即為第三種情況。 對于未來在戰亂地區是否有幫助更多第三國公民撤離的可能性,張軍社表示,“因為軍力有限,我們首先要幫助本國公民撤離,在這個前提下,如果第三國向中國提出請求,通過外交渠道溝通,我們會承擔負責任大國的義務”。 盡管如此,張軍社強調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海軍不會學美國成為全球部署的軍隊。張軍社表示,“目前中國沒有把海軍建成全球部署軍隊的想法,也沒有財力支持。” |
相關閱讀:
- [ 03-31]也門撤僑牽動人心:571名中國公民已安全撤離
- [ 03-31]中國艦艇也門撤僑現場:士兵荷槍實彈掩護登艦
- [ 08-07]利比亞撤僑海陸空聯動轉移近千人 衣食住行全包
- [ 08-04]中國利比亞撤僑暫結束 希臘軍艦幫忙
- [ 07-31]利比亞動亂菲籍女子遭暴徒輪奸 菲加緊撤僑步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