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殖民與侵略史正名 韓國力阻日本“明治申遺”
2015-04-03 08:31:27??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對于日本政府計劃將“明治工業革命遺產”申請世界遺產,韓國外交部發言人魯光鎰3月31日表示,明治工業革命期間日本從韓國強征大量勞工,韓國政府反對將記載有韓國勞工血淚史的設施申請為世界遺產,并將通過外交手段阻止相關設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他指出,韓國政府將堅持一貫立場,在世界遺產大會上堅決反對將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產”列入世界遺產。 “明治工業革命遺產”全稱為“日本明治時代的工業革命遺產·九州、山口及相關地區”,分布在8個地區,包括造船、鋼鐵、煤炭等行業的23處遺產。在日本,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正在努力推動“明治工業革命遺產”在2015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去年12月,本報記者曾赴靜岡縣采訪23處遺產之一的韮山反射爐。自從該遺址被日本政府列入申遺名單后,參觀者大幅增加。此間有分析人士認為,地方政府借助申遺提高當地知名度,發展旅游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原本無可厚非,但是日本中央政府必須要正視殖民擴張和侵略歷史,不應借“申遺”為不光彩的歷史正名。 在申遺項目里,位于福岡縣的“舊官營八幡制鐵所”是以甲午戰爭中國賠款為創設資金,從德國引進全套設備和技術建立的。日本政府曾將這里作為二戰前日本最大的國營鋼鐵廠,以生產炮架、軍艦材料等軍火器材為主。二戰期間,日軍使用的戰艦、坦克等重武器,大量采用的就是八幡制鐵所生產的鋼材。據相關資料介紹,從1905年至1945年,日本從中國撫順掠走的近兩億噸優質煤炭以及1938年至1945年從湖北大冶開采掠奪的420萬噸鐵礦石等原材料都主要供給這座鋼鐵廠。 而根據韓國“對日抗爭時期強征受害調查及國外強征犧牲者支援委員會”掌握的資料,日本曾至少強征1481名韓國人到“明治工業革命遺產”中包含的工廠勞動,經委員會確認,在八幡制鐵所的事務所、修理廠、鍛造工廠等3處,就有至少708名韓國勞工屬于被強制征用人員。而根據日本當地市民團體的調查結果顯示,被強征的韓國勞工最高可能達63700人。 據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于6月28日至7月8日在德國波恩召開,屆時將最終決定“明治工業革命遺產”是否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若與會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中有2/3投贊成票,相關項目將被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韓國媒體指出,日本的“申遺”工作涉嫌為其近代殖民與侵略史正名?!皩θ湛範帟r期強征受害調查及國外強征犧牲者支援委員會”第一調查課課長鄭惠敬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把榨取工人血汗的地點申請成為具有人類普遍價值的世界遺產,是對歷史的歪曲行為,日本應該和歐洲的國家一樣,將其作為反省自身行為的場所。 |
相關閱讀:
- [ 02-21]美二戰老兵夫婦痛批安倍:誰也不能否認日本侵略史
- [ 01-28]韓國擬與中國及東南亞國家共同研究日本侵略史
- [ 07-05]韓國強烈譴責安倍“回避侵略史言論”
- [ 01-11]日本學者:不理清日本侵略史 領土爭議扯不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