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成老人隔三差五就要清理烈士墓前的灰塵。 福建寧德:八旬老人堅持祭奠先烈64年 自籌30萬建烈士陵園 64年前,少年跪在烈士血肉模糊的遺體前許下一句諾言。半個多世紀過去,盡管少年郎已成白發老人,承諾依然在心。他翻山越嶺尋骸骨,籌資金守工地,建成島上唯一一座革命烈士陵園。 如今每隔幾天,老人就要去烈士陵園,細心地擦拭著墓碑,而后坐下,向他們講述著生活的變化。上炷香,那是不能忘卻的記憶;獻簇花,那是老人最真的情義。80歲的陳祖成老人,用時間書寫著一種蕩氣回腸的信念:英雄無絕唱。記住烈士,是我們的良知所在,也是共同的責任。 >>> 艾買爾·依提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留影。 新疆:退伍老兵艾買爾堅守烈士墓地45載 今年76歲的艾買爾·依提老人,1960年參軍入伍,參加了1962年的中印自衛反擊戰。光榮退伍后,他當了一名中學校長。1970年,當葉城烈士陵園招募守墓人時,他毅然放棄了校長職務,當了一名守墓人。這一守就是35年,直到2005年大兒子艾尼瓦爾接過了他的班。退休后,他也經常過來陪戰友說說話,每逢重大節日,他就會早早地過來幫著打掃衛生,為前來祭奠的觀眾講講先烈的故事。>>> 2014年9月29日,衡陽縣洪市鎮余田村,86歲的廖哲偉老人拄著拐杖,站在洪市烈士紀念碑前。圖/瀟湘晨報記者華劍 湖南衡陽:86歲老人義務為烈士守陵 為重修烈士墓奔走17年 衡陽縣洪市鎮余田村S210省道旁,一座依山而建的烈士墓園掩埋著281名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烈士骨骸,立碑的時間卻是在2013年清明。 1949年農歷八月十一,解放軍四野49軍162師485團2營官兵阻擊白崇禧部,在洪市鎮天柱峰下大戰三天三夜,281人壯烈犧牲。事后當地百姓自發收殮,將烈士分葬6處。硝煙散去,分葬在6處的烈士墓卻一直無人照料,以至荒草掩埋。直到2009年,在當地退休干部廖哲偉的努力下,6處墓廬才合葬一處,并建成了現在的“洪市烈士公園”。 退休以后,廖哲偉有空就會去6處墓地拾掇除草,后來還在每處墓地前立了塊碑。他說,前前后后花了四千多塊錢,每一塊碑上都刻著“衡寶戰役第四野戰軍洪市戰場犧牲烈士”。記者了解到,除一名陳慶芬烈士有名有姓,其余280名烈士至今仍無法核實姓名。 >>> 河北巨鹿:退休干部55載守護烈士墓 奔波多年為烈士尋親 “眼看著清明節就要到了,我得來看看烈士,祭掃祭掃。”4月2日,巨鹿縣退休干部、苗莊村村民苗明文,一大早就帶著同村村民苗根勝等人,拿著鐵锨、掃帚等工具,步行十幾分鐘,來到位于該村西南的無名烈士墓。這座公墓占地一畝多,曾埋葬著50位無名烈士,被當地群眾稱為“八路墳”,后來陸續有35位烈士遺骨被家屬遷走,目前仍有15名八路軍戰士長眠于此。 自1960年開始,老苗堅持每年來這里修整墳頭、清理雜草雜物。55年來,在苗明文和鄉親們的悉心守護下,無名烈士墓幽靜整潔,一座紀念碑巍然屹立,松柏環抱中15座墳頭,讓人肅然起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巨北戰役在巨鹿縣打響,執行閻橋伏擊戰的八路軍戰士殲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但50名戰士英勇犧牲,犧牲后埋葬在苗莊村西南……”提起無名烈士墓,滿頭銀發、已77歲高齡的老苗如數家珍。>>> |
相關閱讀:
- [ 12-19]泉港村民義務守護路口治安10年 調解村民糾紛
- [ 04-16]老農一家三代義務守護烈士陵園65年成“家規”
- [ 11-29] 八旬老人16年義務守護烈士陵 婉拒高薪職位邀請
- [ 04-06]安徽一家四代77年義務守護紅軍墓 在當地傳為佳話
- [ 04-03]上海一家五代百余年來義務守護革命家鄒容墓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