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歷史 永遠的記憶——中國人民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英烈祭
2015-04-04 13:45:58??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暉 |
分享到:
|
無名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名深深鐫刻在中華民族抗戰記憶中。鮮為人知的是,就在距離狼牙山不到50公里的北京房山區十渡鎮,還有“老帽山六壯士”,而他們沒有一個人留下姓名。 1943年春,日寇掃蕩平西抗日根據地。八路軍某部一個排奉命到老帽山阻擊敵人,山坡上留下一片敵人的尸體。子彈打光了,戰士們就用石頭砸。只剩下6名戰士時,大批敵人又蜂擁而來。被逼到懸崖邊的戰士們,抱槍縱身跳下…… 后來當地老百姓找到了烈士遺體,安葬在老帽山上。1984年,又修建了“六壯士永垂不朽”紀念碑亭。但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年齡、來自何方,不知道他們還有沒有親人…… 1931年至1945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許多英烈都沒有留下姓名。 “七七事變”翌日,中共中央發出通電:“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國人民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回望抗戰歷史,在民族大義面前,無數沒有留下名字的中國人,爆發出來的堅韌、勇猛與無私,為這段歷史鋪上了壯烈的底色。 騰沖有座無名婦女雕塑,記載著一個真實的故事:1944年,中國遠征軍反攻,十萬民工運送軍糧,一位小腳婦女翻山越嶺背軍糧,缺衣少食,她餓死在途中,而袋中的軍糧,卻顆粒未少…… 滇緬公路,20萬各族勞工血寫的傳奇。鮮為人知的是,從滇緬公路向東,還有一條同樣的“血路”--樂西公路。當年,國際援華物資只有靠滇緬公路進入云南,但從云南到重慶,交通不便,要繞道千里。從樂山到西昌的樂西公路建成后,大大縮短了川滇距離。 自1939年5月的路勘至1941年底,長達525公里的樂西公路全線正式竣工通車,共征集了川康地區彝漢等各族筑路民工24萬余人。這一路巖石陡峻,工程極其艱難,身為總指揮的著名道路工程專家趙祖康累得咳血倒下。而由于缺糧、疲勞、疾病、工傷等原因,傷亡人數竟多達3萬人,樂西公路也因此被稱為“血肉筑成的長路”。 在工程最艱難的蓑衣嶺上,至今還有趙祖康親筆題寫的石碑“襤褸開疆”。趙祖康的兒子趙國通,在清明前夕向記者回憶了自己重走父輩路,站在蓑衣嶺手撫石碑的感受:“一寸山河一寸血,每米公路埋忠魂!要向無數無名的烈士鞠躬:他們是中國的英雄,他們是中國最終獲得這場偉大勝利的脊梁!” 戰友 額頭寬闊,雙唇緊抿,眼神英武…… 在四川省檔案局檔案資料中,有一組極為珍貴的黑白照片,靜靜地躺在特藏室中。照片中人名叫格里戈利·庫里申科,前蘇聯空軍上校,1937年受前蘇聯政府委派到中國援助抗戰,任蘇聯空軍志愿隊轟炸機大隊長,兩年后血灑長空時,只有36歲。 庫里申科1940年葬于四川萬縣市郊區太白巖,1958年7月1日,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護送庫里申科的靈柩,遷葬至西山公園新墓園,白色墓墻正面鐫刻著“中蘇兩國人民以鮮血凝成的友誼萬歲”。整個墓園與巍峨的山巒渾然一體,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國際戰友的思念之情。 四川省檔案局的珍貴照片,留下了感人一幕:1958年10月8日下午,專程來華的庫里申科遺孀和女兒,含淚站在親人墓前。她們欣慰的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把庫里申科的陵墓修建得這樣好。 英雄的故事還在繼續:當地一對母子,雖與英雄從未謀面,卻在陪英雄度過了54個春秋:從1959年到1977年,母親譚忠惠,一直為庫里申科守墓。她退休之后,又把守墓的工作交給了兒子魏映祥,這一守,又是30多年。2011年,魏映祥還與庫里申科的外孫謝爾蓋視頻連線對話。這份情誼,一直延續至今。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在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進程中,蘇聯、美國、英國等反法西斯盟國為中國人民提供了寶貴的人力物力支持。從白求恩、柯棣華到拉貝,從前蘇聯空軍到美國飛虎隊……中國人民永遠銘記。 在二戰中國戰區,曾經有不少外國軍人和中國軍人一道抗擊日本侵略,而被稱為“飛虎隊”的美國援華志愿航空隊最為著名。 日軍對援華飛行員恨之入骨。在建川博物館,陳列著抗戰期間美軍希爾少校捐獻的文物,其中有一起毛骨悚然的日軍虐殺美軍飛行員事件—— 1944年12月16日,日軍在湖北應城俘獲三名剛執行完轟炸東京任務的美軍飛行員,嚴刑逼供后,日軍讓遍體鱗傷的美軍飛行員僅穿內衣冒著寒風在漢口城區游街示眾4英里。翌日,日軍將他們押至火葬場,又折磨了半個多小時,將他們推進焚尸爐,包括一名當時還活著的美軍飛行員。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時至今日,記者在不少地方都聽到了中國軍民冒死營救美軍飛行員的真實故事。1944年8月20日,蘇北,新四軍獨立團以犧牲戰士4人的代價,營救了5名美軍飛行員…… 清明前夕,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在廣西桂林臨桂新區正式開園,一直為此努力的美國飛虎隊歷史委員會副總裁馬寬池說:“飛虎隊見證了中美友好歷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至今難以忘懷。希望中美兩國的青少年,更多了解這段歷史。” |
相關閱讀:
- [ 03-26]中國人民大學:連續八天春假引發各界紛紛點贊
- [ 03-25]中國人民大學放八天“春假” 師生們曬“幸福感”
- [ 03-22]第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舉行
- [ 03-02]中國人民大學恢復自主招生 邀請第三方參與選拔監督
- [ 02-18]潘基文用中文祝中國人民和全球華人“羊年快樂”
- [ 02-27]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推動世界治理思想變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