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式腐敗” “錢主政治”模糊法律紅線
2015-04-07 08:38:49?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選舉“砸錢”讓美國人“政治冷漠”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環球時報》記者采訪,還是學者到美國調研,美國民眾似乎并不愿在公開場合談論這些“政治慣例”。金燦榮說,他聽到一種說法:“在美國競選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有錢不能確保獲勝,但沒錢就沒了競選機會。”這樣的政治現象,已成為美國社會政治冷漠的原因之一。政治冷漠的表現就是很多人不去投票。現在美國議員選舉投票率在30%左右,總統選舉50%左右。不投票的美國人認為,“反正選舉是利益集團操控的,去投票也沒有用”。 美國司法部早在2012年就聲稱,最高法院允許富人開支票將使政客受惠于這些最大捐助者,“這種體系將使公眾對我們代議制政府的信任產生災難性影響。”但美國最高法院也認為,美國政府職能限制明顯的行賄行為,卻不能限制意在獲取政治影響力的捐助人。曾在美國司法部公共反貪部門工作的律師愛德華·羅亞表示:“富人可以提供(政治)獻金,然后為自己搞定事情。大多數人并沒有那種途徑和權力。”美國《時代》雜志網站近日援引美國選舉法律中心律師保羅·萊恩的話說:“所謂獨立支出不會產生腐敗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現在我們有堅實的證據表明獨立支出確實引發腐敗。” 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5日發表社論,將批評的槍口再次對準美國最高法院取消政治獻金上限的決定。美國最高法認定只要政治獻金獨立于候選人,且公開透明,就不會有催生腐敗的風險。但從梅嫩德斯與金主梅爾根頻繁往來的現實來看,政客與政治獻金難以完全被分離,實際情況與最高法當初的設想背道而馳。這項裁決創造了一個有利于腐敗滋生的環境,錢權交易正成為美國政治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 不可否認,美國有相對成熟、嚴厲的廉政法規體系,但美國腐敗現象仍層出不窮,議員和州長級的“大老虎”更是年年都打。梅嫩德斯丑聞的進一步發酵證明,被金錢政治腐蝕的美國亟須一場變革。【環球時報記者溫憲 陳麗丹 王會聰 蘇靜】 |
相關閱讀:
- [ 03-12]韓國總理發表“反腐宣言” 稱要根除各領域腐敗
- [ 03-11]印度法庭將審“煤礦門”腐敗案 傳召前總理辛格
- [ 03-04]韓國通過“最嚴厲”反腐敗法 立法過程飽經坎坷
- [ 03-03]加拿大今年將加大遣返中國腐敗分子的力度
- [ 02-14]因未婚妻而涉嫌腐敗被調查 美國俄勒岡州長辭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