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是中國的清明節,正好也是西方的復活節。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祭祀掃墓無疑是許多中國人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圍觀中國這項古老習俗之際,一些外媒驚訝地發現,中國人在掃墓時不僅燒紙錢,簡直是“無所不燒”,從“iPhone手機”到“LV包”,從“法拉利豪車”到“豪宅”和“房產證”,甚至燒上了“二奶”。法新社一面質疑這是“虛榮之火”,一面又引述專家的話稱,“任何對先人表達尊重的物品都合乎情理,燒iPhone反映了當今世界的發展”?!度毡緯r報》則形容道:“傳統與21世紀的消費主義在中國清明節相遇了?!?/p> 《今日美國報》當天刊文稱,美國人忙著尋找復活節彩蛋,中國人則忙著燒紙錢和紙制的iPhone來祭拜死去的親人。每年中國清明節都會激發企業家的創意,他們希望從中國人祭拜死者、讓他們“死后生活”更舒適的傳統中大賺一筆。紙制iPhone等各種祭祀物品在街邊小攤和網上熱賣,一個也就幾塊幾毛錢。這些創意燒紙產品要跟主流的冥幣競爭,而現在人們上墳時能燒的物件真是越來越多了。報道稱,清明節作為全國性假日連歇三天,是傳統祭祖的日子。公眾祭祀活動包括陜西省黃帝陵舉辦的大型祭祖活動。北京還設立了網上平臺邀請民眾紀念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烈士。 “清明祭祖‘推陳出新’:燃燒的拜金與虛榮”,“德國之聲”5日以此為題稱,當今的消費時代在某種程度上也改變了祭祀這個古老的傳統。如今中國人在清明節不僅可以給先人燒紙,也可以燒“法拉利”燒“房產證”燒“二奶”。一家制作紙質祭品的作坊主介紹道,紙扎的麻將桌、首飾盒還有香煙銷路很好。另外也可以買到仿真的房產證以及牙膏、牙刷、鞋帽等“實用”物品。 新加坡《海峽時報》稱,中國清明節的紙質科技產品模型比真品還要先進,雖然iPhone 7和三星Galaxy Note 6還未發布,但廣州已經出了紙質模型可以燒給過世的先人用了。iPad、iPhone等各種蘋果產品模型一套賣10元,三星產品一套也賣10元,不過三星產品這一套里包含的品類更多,似乎也反映出真實世界中的產品差價。新祭品也不局限于通信領域,奢侈品手提包和化妝品也很受歡迎,或許冥界對這種知識產權侵權也能網開一面吧。對喜歡旅行的逝者而言,還有飛機、游艇、奔馳車等紙祭品可選。日本“聚焦亞洲”網站收集了中國網民的反映。報道稱,針對有媒體質疑“把逝者去世后多年才出現的東西(如iPhone)燒給逝者,逝者會使用嗎”,有人留言稱“不是可以讓喬布斯去教他們嗎”,“把說明書也一起燒了,不就行了嗎”,這些評論被中國網民稱作“神回復”。 “在一間農家屋里,金光閃閃的手表和智能手機堆成一堆——當然都是紙扎的清明節祭奠用的?!狈ㄐ律邕€專門采訪了河北省一家制作祭祀產品的作坊。報道稱,21世紀的消費主義正在改變中國由來已久的祭祀市場。蒲女士的工廠是藏身于河北老舊小院中的眾多作坊之一,當地農民讓河北成為中國喪葬產品的一大中心。蒲女士制作紙扎的iPhone和LV包。她說:“我們的工作就是為死人服務。過去我們種玉米和土豆,日子很緊。這個(做冥幣等)比種田更掙錢?!?/p> 也有媒體強調了中國對“綠色掃墓”的倡導。英國《金融時報》5日以“中國試圖撲滅墓地煙火”為題稱,中國呼吁公眾以更綠色的方式祭奠死者,提倡低碳掃墓過清明,不要搞什么燒紙保時捷、紙小秘的低俗之舉。浙江地方政府呼吁農村推行綠色文明過清明,鼓勵通過鮮花、詩歌、音視頻等形式紀念逝者。北京則鼓勵綠色喪葬,包括骨灰撒入海中等形式。不過環保人士和公墓管理人員表示,讓大陸公眾清明節不燒紙還需要時間。一名公墓管理人員說:“燒紙的傳統很難一夜之間就轉變過來。”有報道顯示,今年新型綠色掃墓風氣的推廣仍不夠。西安媒體刊登了居民焚燒時下流行的日本電子馬桶蓋紙模型的照片。(記者 李珍 李大明 青木 蘇靜 甄翔 柳玉鵬) |
相關閱讀:
- [ 04-05]通訊:清明時節拜謁古巴哈瓦那“華人記功碑”
- [ 04-06]清明節追憶:中國體壇那些離我們而去的人
- [ 04-04]清明節看各國祭奠文化 韓國人用鮮花祭祖不燒紙
- [ 04-06]走進歐洲最大的華工墓園: 清明祭同胞 萬里寄緬懷
- [ 04-05]各國“清明節”怎么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