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研究人員6日宣布,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導致氟利昂等鹵代烴類物質大量排放到大氣中。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地震中受損的建筑物隔熱材料和空調制冷劑中含有的氟利昂等泄漏所致。 國立環境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齋藤拓也率領的研究小組在北海道根室市、巖手縣大船渡市和沖繩縣竹富町3個地點,對破壞臭氧層且會導致氣候變暖的氟利昂等6種鹵代烴類物質進行了長期監測,并結合大氣移動的模式,推算了排放量。 他們發現,從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的1年間,上述6種鹵代烴類物質排放量與前一年和后一年相比,分別多出21%至91%,排放總量增加6600噸,相當于2013年度日本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4%。 日本根據《臭氧層保護法》,從1996年開始禁止生產鹵代烴中的氯氟烴。而本項監測顯示,這些已被禁止的物質排放量增加了72%,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于在禁止生產前制造的隔熱材料中含有上述物質,這些物質在建筑物倒塌以及人們處理瓦礫時泄漏到了大氣中。 齋藤拓也表示:“雖然(本次監測到的)排放量從全球整體來看不是很大,但是含有鹵代烴類物質的隔熱材料和冰箱在全球得到應用,因此伴隨自然災害的累積排放量應該不小。”(記者藍建中) ? |
相關閱讀:
- [ 03-23]應對南海海槽大地震 日本應急對策計劃方案出爐
- [ 03-12]日本2014年有22名“3·11”大地震災民自殺
- [ 03-12]日本大地震四周年:聯合國強調防災減災重要性
- [ 03-12]日本民眾點亮紙燈紀念大地震四周年
- [ 03-12]日本大地震災后四周年 各地舉行悼念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