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種應該把高產作為目標嗎? 回應: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試驗產量仍是衡量品種的主要基礎性指標,糧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松。在沒有完全解決糧食安全的歷史階段,“產量”指標最重要。隨著糧食問題的基本解決,“優質、多抗”的指標越來越重要 有媒體報道認為,一方面我國超級稻產量已超過1000千克,另一方面水稻平均畝產還不足450千克,并因此質疑我國追求高產的育種方向。 根據記者查閱的資料,2014年袁隆平科研團隊在湖南溆浦縣設置的超級稻百畝方試驗產量已達到每畝1026.7千克,同年全國水稻生產平均畝產為454千克。這個差距能否說明育種不應追求高產? 農業部有關人士介紹,1026.7千克是試驗產量水平(即專家產量),是指水稻品種在試驗條件下所能夠達到的最高產量,是在大田生長條件下能夠達到的現實產量潛力,這是衡量育種科技進步水平的重要指標。同時,專家產量是良種、良法、良田等多方面條件最優、配套前提下實現的最大產量潛力,這也為在大田生產條件下獲得更高產量提供了有效的高產技術路徑和措施選擇。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水稻生產和品種更替來看,水稻品種的試驗產量不斷取得突破、提高的過程,也是我國水稻品種大田生產單產水平逐步提高的過程。 專家特別表示,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水稻育種仍然要把品種的試驗產量潛力擺在重要位置,只有保持產量水平不降低的前提,才能為產品優質化、種植機械化、栽培輕簡化、生產清潔化等奠定基礎。盡管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但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糧食供給偏緊狀態將長期存在。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每年僅新增糧食需求就在100億斤以上。對我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生產已經過關,糧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松。新形勢下“轉方式、調結構”,絕不意味著放松糧食生產,絕不能削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因此,今年的一號文件,仍然把建設現代農業、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放在首位。 事實上,水稻育種界公認的評判品種好壞的基本原則是“高產、優質、多抗”,即產量高、品質優良、抗多種病蟲害。在糧食總產較低、沒有完全解決糧食安全的歷史階段,“產量”指標最重要。隨著糧食問題的基本解決和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市場對穩產和農產品品質的要求提高,“優質、多抗”的指標越來越重要。 按照《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2014年8月,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發布了新修訂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新的審定標準更加重視品種的安全性,將南方稻區品種對稻瘟病抗性由稻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大幅度提高到不高于7級,且對抗性不達標品種實行一票否決。同時,強化了品種豐產性穩產性要求,對品種的評價標準進一步提高,與農業生產實際結合更加緊密。 |
相關閱讀:
- [ 04-10]超級稻在安徽出現大面積絕收 被疑虛假宣傳
- [ 10-10]中國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 袁隆平爭取啟動新攻關
- [ 07-04]袁隆平為湘米叫好:我們的超級稻好吃得不得了
- [ 10-16]閩超級稻后備良種“兩優616”百畝單產超800公斤
- [ 09-05]袁隆平:爭取在2015年實現第四期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
- [ 07-02]今年福建計劃推廣超級稻350萬畝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