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地方電視臺信號曾干擾國慶閱兵軍機
2015-04-12 09:10:22? ?來源: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房小奇 周艾連 |
分享到:
|
周邊建設有“規矩”——違章建筑當拆除 空軍某雷達站駐扎在南方某地,原本具備可以探測數百公里遠地域情況的能力,近年來,其探測波束受到陣地周圍諸多新建高層建筑的遮擋,可探測方位的最遠探測距離折損不少。 “千里眼”視力受損,這種情況并非個例。在某城市駐扎的空軍地空導彈某旅,其制導雷達由于受到導彈陣地附近商務樓、高壓線路的影響,有效預警跟蹤距離被壓減。 在為戰機引導航向的空軍某機場導航臺,幾棟20多米高的居民樓距離導航臺發射天線的距離過近;距導航臺50米左右,便架設有高壓電線。按照軍用無線電臺(站)電磁環境保護的相關標準衡量,這種情況屬明顯違規。 “雖然國家和軍隊都出臺了相關規定、制定了嚴格標準,但這些規定和標準在執行中,往往涉及軍地協調問題,處理起來費時費力。”廣空某管理中心主任程伶俐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 執法不是“獨角戲”——聯管聯控顯成效 令人欣慰的是,在依法保護軍用電磁環境的歷程中,軍地雙方都付出了艱辛努力,在聯管聯控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幾年前,某高鐵正處于建設階段,經測量評估,原本高鐵線路直接通過某軍用機場附近的方案,存在影響機場微波著陸系統的問題。軍地雙方經過協商,按照相關標準調整了施工建設方案,采取讓高鐵從地下涵洞通過的方法解決了這一問題。 2014年夏天,空軍某導航臺駐地村委會準備在導航臺附近建一處廠房,設計高度約20米。士官臺長唐平平找出國家和軍隊相關標準和規定,反復與村委會相關人員溝通,最終說服他們另行選址開發。 今年1月8日,空軍電磁頻譜領域的首部法規《空軍電磁頻譜管理規定》出臺,從資源統籌規劃、使用管理、監督問責等方面,明確了空軍電磁頻譜管理的任務分工、職責權限,為空軍作戰和信息化建設提供了電磁頻譜領域的制度保證。 “發布操作性更強的法規,只是推進依法管頻用頻的步驟之一。”采訪中,空軍機關某部門領導介紹說,“我們還將著力健全依法管頻用頻的體制機制,積極探索軍地電磁頻譜聯合管控的程序和方法,推動形成軍地電磁頻譜監測網系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聯管聯控的良好局面。” |
相關閱讀:
- [ 04-08]人民日報刊文評美國軍機迫降臺南空軍基地
- [ 04-02]臺媒:美F-18軍機在臺過夜 臺軍方稱意外
- [ 03-25]印度海軍一軍機在西海岸墜海 兩名機組人員失蹤
- [ 03-14]外交部就緬軍機炸彈造成中方人員傷亡提出嚴正交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