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結:古宅界定規范缺位 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副總干事牛憲鋒向記者表示,近年來并未聽說我國古建被整件賣到國外的事情:“上世紀90年代,聽說有我國的古宅搬到美國去了。更多的則屬于建筑構件,比如壁畫、天花板、寺廟的佛像等。” 古宅的流通和買賣引起了原佛山市博物館館長梁國澄的擔憂。他告訴記者,“近年來也關注到這個問題,老宅的買賣現在的確是在法律邊緣游走。” “對于文物保護,我國有兩個原則,一是,文物屬于國家所有;二是,列入文物保護的單位,絕不能動。”梁國澄認為,“按道理來說,到了一定年份的東西都是文物,原則上屬于國有。沒有列入文物保護的老宅子,怎么界定所有權是目前發展文化產業,恢復我們的傳統文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這就面臨兩難,不買賣,如何保護?放開自由買賣更不行,這樣將來就都沒有了,所以存在一個灰色空間。”梁國澄說,現在的問題是:一,這些老宅子能不能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如果成為當地文物保護單位,需要認真去界定、執行。二,這些老宅有多長時間,潛在價值有多大,當地政府有沒有明確界定的,買賣也需要規范。 “那這些還沒有規范管理的老宅子,私下去流通,性質怎么定?我們談論了很多年,但還沒有很具體的細則。期待國家在老宅子規定上能有進一步的規范做法。”他建議:“除了劃為文物單位的,掛牌以外的也要做一個摸底。這些過去沒有重視,是一種缺位。” 作者: 杜安娜 |
相關閱讀:
- [ 06-20]英國古宅僅售1英鎊 入住前需付巨額裝修費
- [ 10-31]英一座百年恐怖古宅 神秘紅衣等了主人40年(圖)
- [ 07-08]英黛安娜王妃家族拍賣古董 欲籌2億元修葺古宅
- [ 03-23]鄭海霞的新家揭秘 “古宅”內外皆是風景(組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