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改革訣” 激活新動力
2015-04-16 14:46:25??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新動力加快孕育成長 今年以來,中央加快改革步伐,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新產品、新動力正在加快孕育 一季度,盡管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不過,我國堅定不移地調結構促轉型,加快培育新動能,轉型升級態勢明顯,新發展動力加快孕育成長。 記者了解到,產業結構的明顯變化之一,反映在服務業發展仍在加快,經濟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型主導轉型的趨勢更明顯。2014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為48.2%,今年一季度提高到51.6%。服務業增長快于工業,且服務業占GDP比重提高,給我國產業結構帶來了深刻變化。 盛來運還指出,今年以來,中央加快改革步伐,特別是繼續簡政放權,繼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推動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化正在加快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的融合,催生出很多新業態、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經濟成分在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新登記注冊企業同比增長38.4%。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一季度,全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7607億元,同比增長41.3%。 此外,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快速增長,新動力不斷形成。一季度,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4%,比工業平均增速高5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當前,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新產品、新動力是在加快孕育的,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步伐也是比較明顯的,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沒有改變。 中國具備中高速增長潛力 四化同步推進,是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改革開放深入,將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內需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 “短期來看,國際和國內經濟調整的格局不太容易改變,我國經濟運行仍將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盛來運分析說。 根據分析,從國際情況看,世界格局仍在分化調整之中,不可能在短期內看到效果。從國內情況來看,我國正處在結構調整、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傳統產業去庫存化、去產能化需要一個過程,新生動力的成長、新生動力的接續也需要一個過程。 “我們也要看到,盡管面臨下行壓力,但中國經濟具備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潛力和條件。”盛來運也指出,中國經濟仍然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增長動力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改變。 盛來運分析說,首先,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尚未完成,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仍然是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尤其是以互聯網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而且加快與城鎮化、制造業和工業化的融合,又催生了經濟增長的新業態,培育了一些新動力。 其次,中國政府加快改革開放,不斷地釋放改革紅利。去年以來,中國的起飛、中國的發展得益于改革;當前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同樣需要依靠深化改革開放來解決。改革將會增添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活力。 此外,中國政府有應對復雜局面宏觀調控的經驗。這也是多年來累積起來的經驗,政府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會不斷地完善宏觀調控,創新調控方式,確保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保持合理的平衡。 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目前的內需潛力還比較大,“新四化”、互聯網+、2025中國制造,制造業4.0等新變化的交叉融合將會帶來巨大潛力,對投資和消費起到巨大的拉動作用,內需仍然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 據分析,目前,我國人均的基礎設施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巨大的差距,中西部地區差距更大,基礎設施的投資空間依然很大。從消費角度看,我國并不缺少增長點,也不缺乏消費熱點,關鍵是要多種政策、多種途徑共同作用,進一步挖掘和激發消費潛力。(經濟日報記者林火燦) |
相關閱讀:
- [ 04-16]廈門對出口食品檢驗改革 胡蘿卜出口大幅提高三成
- [ 04-16]國內首部反映國家改革創新白皮書發布在北京發布
- [ 04-16]公務員制度改革需在類別精細化與管理規范化上做文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