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數據。雖然國民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緩中有穩、緩中有進、緩中有新。從一系列的經濟數據中,可以看到,我國經濟總體上仍運行在平穩區間,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勢頭良好,新生動力加快孕育,積極因素不斷累積,我國經濟仍在向著中高端加速邁進——
4月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5年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增速為7.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創下了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新低。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解讀經濟數據時表示,一季度國民經濟增速放緩在預料之中,我國經濟運行仍然總體平穩,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繼續累積,經濟結構在分化調整中轉型升級態勢明顯,新生動力正在加快孕育成長。
增速回落在預料之中
盡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主要指標仍處在合理區間。更為重要的是,經濟增速的換擋,更有利于我國加快調結構和轉方式
“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回落在預料之中。”盛來運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曾提到,今年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會比去年多,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現在的情況也確實如此。
盛來運分析說,當前,世界經濟仍然處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的深度調整之中,經濟復蘇比較緩慢。世界經濟格局分化態勢趨于明顯,不僅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勢出現分化,發達國家內部的走勢也出現了明顯分化。此外,匯率變動比較頻繁,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地緣政治沖突有增無減,增加了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也加大了世界經濟復蘇的難度。
從國內形勢看,我國正處在“三期疊加”的關鍵階段,經濟增速換擋的壓力和結構調整的陣痛相互交織;盡管新動力加快孕育,增速比較快,但體量比較小,短期內還難以彌補傳統動力消退帶來的影響。
“從國內和國外兩個方面看,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新舊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經濟運行的確存在不小的下行壓力,這也導致了一季度經濟增速的回落。”盛來運說。
不過,盛來運也指出,盡管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略有回落,但總體上仍然運行在平穩區間,7.0%的增速在國際上仍然是比較高的速度,對應的經濟增量也比較大。
“我們要看到,盡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主要指標仍處在合理區間。更為重要的是,經濟增速的換擋,更有利于我國加快調結構和轉方式。”盛來運說。
新動力加快孕育成長
今年以來,中央加快改革步伐,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新產品、新動力正在加快孕育
一季度,盡管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不過,我國堅定不移地調結構促轉型,加快培育新動能,轉型升級態勢明顯,新發展動力加快孕育成長。
記者了解到,產業結構的明顯變化之一,反映在服務業發展仍在加快,經濟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型主導轉型的趨勢更明顯。2014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為48.2%,今年一季度提高到51.6%。服務業增長快于工業,且服務業占GDP比重提高,給我國產業結構帶來了深刻變化。
盛來運還指出,今年以來,中央加快改革步伐,特別是繼續簡政放權,繼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推動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化正在加快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的融合,催生出很多新業態、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經濟成分在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新登記注冊企業同比增長38.4%。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一季度,全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7607億元,同比增長41.3%。
此外,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快速增長,新動力不斷形成。一季度,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4%,比工業平均增速高5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當前,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新產品、新動力是在加快孕育的,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步伐也是比較明顯的,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沒有改變。
中國具備中高速增長潛力
四化同步推進,是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改革開放深入,將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內需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
“短期來看,國際和國內經濟調整的格局不太容易改變,我國經濟運行仍將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盛來運分析說。
根據分析,從國際情況看,世界格局仍在分化調整之中,不可能在短期內看到效果。從國內情況來看,我國正處在結構調整、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傳統產業去庫存化、去產能化需要一個過程,新生動力的成長、新生動力的接續也需要一個過程。
“我們也要看到,盡管面臨下行壓力,但中國經濟具備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潛力和條件。”盛來運也指出,中國經濟仍然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增長動力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改變。
盛來運分析說,首先,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尚未完成,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仍然是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尤其是以互聯網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而且加快與城鎮化、制造業和工業化的融合,又催生了經濟增長的新業態,培育了一些新動力。
其次,中國政府加快改革開放,不斷地釋放改革紅利。去年以來,中國的起飛、中國的發展得益于改革;當前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同樣需要依靠深化改革開放來解決。改革將會增添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活力。
此外,中國政府有應對復雜局面宏觀調控的經驗。這也是多年來累積起來的經驗,政府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會不斷地完善宏觀調控,創新調控方式,確保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保持合理的平衡。
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目前的內需潛力還比較大,“新四化”、互聯網+、2025中國制造,制造業4.0等新變化的交叉融合將會帶來巨大潛力,對投資和消費起到巨大的拉動作用,內需仍然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
據分析,目前,我國人均的基礎設施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巨大的差距,中西部地區差距更大,基礎設施的投資空間依然很大。從消費角度看,我國并不缺少增長點,也不缺乏消費熱點,關鍵是要多種政策、多種途徑共同作用,進一步挖掘和激發消費潛力。(經濟日報記者林火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