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國內> 社會 > 正文

      書寫無愧于時代的蘆山答卷——寫在“4·20”蘆山強烈地震兩周年之際

      2015-04-20 13:08:53??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寫在“4·20”蘆山強烈地震兩周年之際

      蜀平

      [一]

      四月芳菲,春到龍門。

      這里是蘆山縣龍門鄉白伙新村。山青水碧、鮮花正艷,黃墻紅頂的木質小樓錯落有致地點綴其間,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這里是村民白世強剛剛搬進的一樓一底180平方米新家。一樓開起了小賣部,月收入有1000多元。家門口那副對聯仍然字跡鮮艷:“蘆山震中建幸福家園,龍門田野繪感恩新篇”,橫批——“共產黨好!”

      共產黨好!一句話,四個字,是成千上萬災區人民的心聲凝成,盛滿了他們對黨、對祖國發自內心的感恩之情。

      人們忘不了,就在“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區啟動恢復重建的關鍵時刻,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重要決策:探索出一條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恢復重建的新路子。

      黨中央的重要決策,是對廣大災區群眾和災后重建工作的深情關懷,更是立足實際、著眼長遠,依靠群眾、科學重建,探索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恢復重建新路子的動員令。

      3月8日,北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全體會議。來自雅安的代表向李克強總理展示了龍門鄉新村聚居點的照片,總理欣然點贊:“這是實景照片?我以為是規劃圖呢,很美!”

      今天,距離2013年4月20日那個地動山搖的日子已經整整兩周年。災區的干部群眾可以自豪地用一張張照片、一段段視頻、一個個故事告訴全國人民:這美,是脫胎換骨的美、重獲新生的美。

      “結果是愉快的,過程是艱苦的。”蘆山縣委書記宋開慧掏心窩的一句話,表達了重建新路上疾步前行的災區人民的心聲。

      兩年,730個晝夜,可能只是時間長河的短短一瞬。但對四川、對蘆山地震災區的干部群眾來說,這兩年卻經歷了、銘記了、收獲了太多太多……

      [二]

      天災無情。沒有什么地方像這里,在短短幾年間遭遇兩次大地震連環襲擊;

      蘆山無懼。沒有什么地方像這里,在極短時間內又從廢墟上涅槃重生、頑強挺立。

      進入蘆山縣隆興中心校,一棟灰色外墻的連體建筑已看不出地震的痕跡。修建于汶川特大地震后的這棟校舍,在蘆山地震中經受了檢驗,維護加固后很快投入使用。圍繞這棟校舍的,是新建的學生食堂、幼兒園和科技館,鋪上塑膠跑道的運動場已能與中心城市同類設施比肩。重建中最好的,是民居、是學校,這樣的理念一脈相傳。

      “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是在世所罕見的巨災面前的一次國家行動、舉國動員;而“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則更多體現為在中央統籌指導下的地方行動、區域動員。變的,是災后重建的責任主體、執行主體、實施主體;不變的,是災后重建的目標追求、質量控制、科學理念。

      變與不變之間,一條災后恢復重建的新路子越來越清晰地在腳下鋪展。

      這條新路子,中央統籌指導是首要前提,地方作為主體是突破重點,群眾廣泛參與是堅實基礎。三者環環相扣,緊密關聯,缺一不可,構成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體現了全局與局部、總攬與執行、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協調互動、充分發揮各自積極作用的良性關系。

      中央統籌指導堅強有力,發揮了攬全局、決大事的重要作用。在災后重建的每個關鍵階段和重要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為重建工作指明方向。國務院及時頒發《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和《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了恢復重建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支持政策。國家11個部委出臺文件,從政策、規劃、資金等方面給予恢復重建極大支持。沒有這些支持和保障,一路走來,蘆山地震災區不可能有今天這般的自信和坦然。

      循著“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標,在中央統籌指導之下,四川省委、省政府舉全省之力,因地制宜發揮主體作用,科學高效配置各種資源,扛起了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重擔。

      2014年底,災區全面完成農房重建;今年3月底,災區重建項目完工率、投資完成率達63%、68.5%,其中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完工率均逾八成,遠超平均進度。實現主汛期和次生地質災害群眾“零傷亡”,確保每一名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一項項、一樁樁,既有條不紊,又重點凸顯。

      努力讓災區人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全省人民的心愿正一天天實現。

      [三]

      在一個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我們還可以選擇什么樣的恢復重建道路?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該如何確定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邊界,更好發揮各級黨委、政府的作用?

      回答好上述問題,正是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非同尋常之意義所在。“探出一條新路”的使命,歷史地落到了四川人民的肩上。

      這是體現科學的恢復重建之路,是災害多發國家準確把握災情、科學調配力量、有效配置資源、高效實施重建的必然選擇。

      以往,每當大災之后,我們熟悉的是以中央直接安排部署為主的災后恢復重建路徑。“全國一盤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巨大力量,在短時間內創造了抗災救災、恢復重建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實現黨委、政府決策水平科學化、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深化改革的應有之義。進一步豐富并完善我國災后恢復重建的對策體系,更加從容有效地應對每一場不期而至的自然災害,也是一場大考。根據災情大小、危害程度,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立足實際、體現科學,把各級各方面的積極性都激發出來、凝聚起來,走出一條恢復重建的新路子,事關大局。

      這是把握大勢的重建之路,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災害多發國家科學高效、有序推進恢復重建的必然選擇。

      今天,中國經濟正步入一個調速換擋、調優結構的新常態。新常態不是拼投入、拼資源、拼消耗,而是要求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投資高效、集約精細,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牢牢把握這一發展態勢,才能在面對各種難題時科學排序、精準發力。災后重建也是如此,地方負責制的實施,進一步明晰地方主體責任,促進地方因地制宜、自加壓力,務實高效開展重建,至關重要。

      由此觀之,走出一條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恢復重建新路子,已成為歷史的必然、發展的必然!

      [四]

      地方作為主體,拓展了大災之后恢復重建的新路子,檢驗并提升了地方黨委、政府的執政能力、治理能力。

      蘆山地震之后不久,黨中央決定由四川牽頭,開啟“四川負總責,地方為主體”的恢復重建探索。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也因此成為國家探索以“地方為主體”重建新機制的首個“試驗田”。

      這既是對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災區廣大干部群眾的極大信任,也是巨大考驗。從某種意義上說,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不僅關乎災區人民生產生活、奔康致富,也關系到地方負責制這一重建新路的可行性、有效性,其全局意義不言而喻。

      經過近兩年災后恢復重建,四川用一個個生動的事實告訴全國人民:蘆山行!四川行!

      從規劃引領、民生優先的規律認識,到同步防治次生災害的各種預案;從不讓一個受災群眾挨餓受凍的民本情懷,到恢復重建是趁勢而起、整體提升的發展理念……我們匯聚起化危為機、克難而進的智慧和力量。

      在雅安,在蘆山、天全、寶興……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災區廣大干部群眾,大膽探索、勇闖新路,努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的蘆山答卷——

      整體聯動、下沉到底的指揮體系有力運轉。省市縣三級有效承擔起恢復重建的主體責任,形成三級聯動、合力推進的新格局。建立網格化、下沉式、專業性的重建責任管理體系,省、市、縣、鄉(鎮)四級均成立災后恢復重建委員會,統一組織推進恢復重建工作。省重建委員會先后召開5次全體會議、10次工作推進會和多次專題會,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部署推進恢復重建工作。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專門作出《推進蘆山地震災區科學重建跨越發展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家園的決定》,省級相關部門及時審定11個專項規劃,先后三輪出臺17項扶持政策,為恢復重建送去“及時雨”。

      民生優先、科學重建的工作主線全程貫穿。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的理念,并將其作為災后重建不可動搖的核心取向。重建為了人民,重建必須為民。首位推進城鄉住房重建,優先推進公共服務設施重建,加快基礎設施和城鎮體系重建,同步推進產業重建……重點工作、中心環節、優先次序,在此一目了然。基于這一理念,政府出資兜底,災區625戶特困戶在2014年春節前就搬進新居;政府綜合幫扶,4482戶困難群眾在震后一年就全部完成住房重建,創造了令人信服的“蘆山速度”。

      不等不靠、攻堅克難的主體意識生根發芽。正確處理好各級黨委、政府作為組織領導主體和災區干部群眾作為重建實施主體“兩個主體”的關系,積極引導群眾,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樹立不等不靠、攻堅克難的主體意識,精打細算,互幫互助,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起幸福美麗新家園。

      地方作為主體,不僅是制度設計,也是工作舉措;不僅是創新理念,也是實踐要素。一張上下貫通、無縫銜接的“網”,密織在恢復重建的各個環節、方方面面。

      [五]

      地方作為主體,其優勢的充分發揮,有賴于新體制新機制的強勁支撐。走好恢復重建的新路,必須全過程樹立改革創新觀念,以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工作創新保障行穩致遠。

      決策指揮權下沉,地方作為主體,意味著對重建過程中可能遭遇的難題和障礙,理當反應更快速、應對更及時。

      為提高工作效率,恢復重建中創新實施了規劃設計總負責、建設施工總承包、項目建設總管理、規劃建設總督導、組織領導總指揮的“五總”工作機制,告別了項目建設“一哄上馬、忙亂無序”;重建項目審批有了“綠色通道”,實行并聯評價、并聯評審、并聯審批,程序不減、交叉運行、周期縮短,“三個并聯”使過去需20個工作日完成的項目審批做到了“不過夜”。

      為破解資金難題,恢復重建中采取了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入的有效做法,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錢從創新里來,推動中期票據、災區債券發行,整合專項資金,將社會捐贈資金全部納入統籌安排和監管范圍;錢在市場中找,鼓勵企業上市融資,雅安正興漢白玉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掛牌上市,一舉實現雅安在全國性場外股權交易市場“零”的突破。

      為放大援建效應,恢復重建中開展了省內對口援建,探索建立“輸血”與“造血”結合的援建幫扶長效機制,變對口援建為對口合作。8個省直部門、7個援建市發揚互幫互助精神,或為項目牽線搭橋,或直接投入真金白銀,有力推動了災區重建。在蘆山縣產業集中區建設中,作為援建方的德陽市既“筑巢”又“引鳳”,不僅建起了一批標準廠房,還成功引來包括琪達制衣廠在內的25家德陽企業簽約落地,投資金額12億元。

      為創新社會服務,全國首創的雅安抗震救災社會組織和志愿者服務中心應運而生,分布在災區的700余家社會組織、1.8萬多名志愿者,由此“捏指成拳”。社會力量的參與積極有序,“黨政領導、群團實施、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的社會管理服務新機制日漸成型。

      這樣的創新還很多很多……

      千難萬難,創新就能破難。在蘆山地震災區,重建新模式如同一塊“試驗田”,一項項創新,鋪展開這里最美的風景。

      [六]

      用發展的眼光看,災后恢復重建絕不僅僅是“復原”,更是災區產業結構的優化、發展能力的升級、整體風貌的提升,為災區可持續發展打造跳板、拓展空間。

      檢視近期自然災害發生的地理分布圖,有個特點十分明顯:多位于西部高山峽谷、地災頻發地區。基礎條件差、經濟欠發達,往往是人們對這些地區最直觀的印象。

      地震帶來創痛,重建蘊含機遇。如果把遭遇災害比作一次“跌倒”,那么“跌倒”之后,光是緩口氣、原地站起來,還是在戰勝災害的崛起中脫胎換骨、超越自我?

      答案,就在記者的眼睛里。一排排造型獨特、木石結構渾然一體的建筑群,在陽光下泛出金黃的光澤,這里是與寶興縣城隔河相望的穆坪雪山新村。重建之后,雪山新村盯上了鄉村度假旅游業。“我們新建的多是三層小樓,底樓搞餐飲,二樓自家住,三樓騰出來統一風格、統一裝修,開家庭連鎖旅館接待游客。”穆坪鎮黨委書記李德偉顯得信心滿滿,“我們的目標,就是將重建與發展結合起來,以重建提升新村整體風貌,以鄉村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

      行走在地震災區,我們屢屢聽到這樣的觀點:重建與發展是一體兩面,離開發展的重建,建不好,更走不遠。

      毋庸諱言,只有將恢復重建與規劃提升、功能提升、水平提升相結合,與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產業發展、群眾致富相結合,才能發揮災區自身生態、區位、資源、重建政策等優勢,放大重建效應。只有這樣的“造血式”重建,才能成為補發展欠賬的有利契機,為蘆山地震災區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論生態,災區雖然地處偏遠,但青山綠水、生態優美,發展綠色產業、特色旅游業未嘗不是“以長補短”。雅安森林覆蓋率位居全省第一,生態打底無疑是其最大的潛力和最響的名片。在天全縣,一座依托自然生態,集生產示范帶動、現代農業產業孵化、生態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正拔地而起,將當地農業發展拉升一個檔次;在上里鎮,特色農居與綠水青山交相輝映,蒸蒸日上的旅游業助農戶走上致富之路。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雅安,正著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論資源,災區雖然工業落后,但資源富集、勞力充沛,發展精深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條未嘗不能“突出重圍”。雅安的水電、礦產、茶葉等,都是“叫得響的資源”。進入寶興縣玉龍石材有限公司加工車間,聽不見刺耳噪聲,看不到粉塵飛舞。興建廢污水循環處理系統,引進水切割工藝,注重產品高端化設計,漢白玉邊角余料被加工成精品馬賽克,80%出口國外,附加值由過去每噸數百元提升至10萬元。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其實大有可為。

      論產業,災區雖然限制無序開發,但創新思路、轉變觀念,建設飛地園區、構建共享機制未嘗不可“抱團取暖”。蘆山、天全、寶興等重災區擔負著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任,產業發展要求高、容量有限,客觀上屬于限制開發區。能不能“飛出去”異地發展產業?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的實踐,提供了一個樣本。飛地園區地處名山區境內,實行市、縣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享發展成果的管理體制和利益鏈接機制,機械裝備及汽車制造等優勢產業向園區聚集、利益分成向“飛出地”傾斜,其結果,是災區涵養生態與異地產業發展的雙贏。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重建的過程就是發展的過程,也是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增強后勁的過程。抓住稍縱即逝的發展機遇,強筋壯骨、整體跨越……地震災區的重建之路,正越走越寬。

      [七]

      災后恢復重建中,多方投入的重建資金怎么花,是門學問,更考驗能力。務實重建、節約重建,標注災后重建的新刻度。

      恢復重建中,短期內集中開工這么多項目,集中投入數百甚至上千億資金,“錢”的問題始終引人關注。

      災區上下形成共識:搞好重建,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盡力而為,始終堅持符合實際、合理適度、務實節約的原則。

      天全縣始陽鎮鳳翔新民小區廣場入口處,立著一塊就地取材的巨石。以石為碑,上面刻有“鳳翔新民賦”——南鄰通衢,北環碧溪;阡陌交通,產村相融……極富文化氣息的石碑為新村增添了別樣的韻味。全程參與小區重建的鎮黨委書記楊斌介紹,按最初設計,這里該立著一尊鳳凰展翅的鋼結構雕塑,預算投資100萬元,最后大家一致決定,更改原設計方案,用當地山間的巨石取代,如此一來,實際只花了5萬元。

      資金安排,體現“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布局城鄉住房、新村聚居點、公共服務設施等項目,既防止低水平復制,又嚴禁貪大求洋、華而不實、搞面子工程。建立重建規劃“糾偏機制”,對重建項目和資金安排據實作出優化配置和調整。在清理壓縮黨政機關辦公樓和業務用房過程中,調整出1.2億元資金用于住房、學校、道路等民生項目重建,恢復重建的實際效果有效提升。

      項目投入,體現“實用管用”。對所有重建項目的招標控制價、預算安排、投資變更、財務決算全部納入財政投資評審,嚴格控制項目投資。財政部門對4008個災后重建項目進行控制價、結算、變更評審,送審金額243.23億元,審定金額227.38億元,綜合審減率6.52%。嚴格的項目投入管控,實現了重建資金的有效使用和務實節約 。

      正面引導,體現“針對實情”。深入細致做好災區群眾思想工作,引導對重建的合理預期,消除盲目攀比心態,激勵他們自力更生、立足實際搞好恢復重建。

      在災區采訪,記者聽到兩個頗有“新意”的表述:一是有限的資金要用到刀刃上,還要注重效果最大化;二是資金如“布”,只有那么多“布”,所以花起錢來除了“量體裁衣”,還要“量布裁衣”。無疑,它們都與資金使用有關,與務實節約有關。

      [八]

      地方作為主體,離不開群眾參與;群眾廣泛參與,鑄就恢復重建的牢固根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人民群眾始終是災后恢復重建的主力軍和原動力。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無論是平常時期,還是非常時刻;無論是開展經濟建設,還是應對極重災害。

      相信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從抗災救災到恢復重建,這條“紅線”貫穿始終。

      災區群眾既是地震災害的受害者,也是恢復重建的受益人。能否充分動員群眾參與災后重建,不僅直接關系災后重建的進程,也影響到群眾對重建成果的“滿意指數”。“群眾滿意是最高要求,群眾認可是最硬標準。”這一理念換來的是:重建決策,聽群眾意見;重建過程,靠群眾參與;重建創新,集群眾智慧;重建結果,由群眾評判。尊重群眾意愿、發揚首創精神、協力攻堅克難,成為蘆山地震恢復重建的一大亮點。

      不能不說的,是恢復重建中創造的充分體現群眾主體意識的自建自管新機制。眾所周知,住房重建緊連群眾切身利益,矛盾糾紛多,協調處理難。“群眾自己的事情就讓群眾作主自己辦”。在黨委政府引導下,232個新村聚居點建立起“自建委”,對重建選址、戶型設計、工程監理、土地流轉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由群眾自主選擇、民主決策,那些看起來很難的問題,迎刃而解。

      有例為證——蘆山縣龍門鄉隆興村組建的“自建委”,成立伊始,便和施工方“杠上了”,雙方經過10多次談判博弈,方才簽訂新村聚居點建設的施工合同,每平方米價格也“談”到了群眾認可的850元。

      住房建好了,新村成型了,搬進新家了,下一步又該怎么辦?雅安的做法是,因勢利導,引導“自建委”向“自管委”轉變,實現群眾的管理自主、利益自享、矛盾自調,將群眾參與的效應延伸放大。

      事實證明,通過“自建委”、“自管委”這一載體,不僅激發了群眾參與的主動性自覺性,更有效化解了恢復重建中的諸多矛盾,開創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

      [九]

      災后恢復重建,災區黨員干部既是組織者,也是參與者;既是帶頭人,也是“定盤星”。災后重建的戰場,就是黨員干部的考場,檢驗并彰顯了黨員干部隊伍的本色。

      黨員干部隊伍作風硬不硬,戰斗力強不強,災難是最好的“試金石”。

      災后重建的過程,其實也是干部隊伍再造、黨員作風重塑的過程。

      危難之際顯擔當,重擔壓身驗真功。一支堅強有力、廉潔自律,能打硬仗、善打勝仗的黨員干部隊伍,是恢復重建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

      恢復重建的實踐,是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轉變工作作風的“考場”。在災區,創新群眾工作法,實行市級領導“包縣聯點幫扶”、市級部門“聯村幫戶”,270余名市、縣領導干部聯系143個鄉鎮(街道),6400名科級以上干部結對幫扶21萬重建戶。各級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同坐一根凳、同講一席話、同聚一條心、同向一起干”,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一些重建中的難題也在與群眾“交心換心”中融化消解。

      恢復重建的實踐,是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賽場”。在災區,鮮明崇尚實干、有為有位的導向,營造風正心齊、苦干實干的氛圍,注重從恢復重建一線發現、錘煉、使用干部。在全省率先采用記功的方式激勵一線干部,制定重建期間公務員獎勵辦法,先后對30個單位60名個人記功。學先進、比先進、爭先進,蔚然成風。

      恢復重建的實踐,是提升領導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加速器”。在重建中學習重建,在排難中增強能力。各級領導干部擰緊“總開關”,干在最前列,沖在第一線,哪里矛盾多、困難大,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蘆山縣清仁鄉大同村黨支部書記袁超,罹患癌癥卻不下火線,帶病堅持奮戰在恢復重建的第一線,被人們譽為“抗癌書記”。正是有一大批袁超式的干部帶頭實干、敢于擔當、勇破難關,災區才一天天“舊貌換新顏”。

      平常,人們常用“主心骨”、“頂梁柱”來形容黨員干部中的優秀分子。到了災區,見到那一個個沉在基層、撲向工作的忙碌身影,這樣的詞句便生動而鮮活起來,人們會更加明白“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名干部就是一個標桿”的深刻含義。

      [十]

      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是的,沒人喜歡災害帶來的撕裂與傷痛。但是,人們卻不能左右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人們能做的,就是研究其規律,掌握其性狀,以科學的思維和手段防災、避災、減災,努力將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到最低限度。人們能做的,就是以更加頑強的姿態,高昂著頭顱,勇敢面對一次次災害,并不斷在災害中汲取浴火重生的力量。

      災難磨礪精神,苦痛鑄就堅韌。災害之后,生活繼續……

      站在蘆山縣龍門鄉龍門山莊大院里,一邊是已建成投用的兩層木結構房屋,餐廳、茶館、客房,一應俱全;一邊是正在施工的兩層鋼混結構房屋,升級的房間、新修的會議室,已顯雛形。樸實的山莊老板彭大芬毫不掩飾對未來的憧憬:政府今后將重點打造龍門旅游古鎮,我們肯定不愁客源。

      彭大芬正是災區群眾的縮影,樂觀、堅強、淡定,始終對未來滿懷信心。

      兩年的時光里,奔騰不息的青衣江,已把災難與苦痛沉淀在歷史河床的深處,也把勇于克難、自強奮進的濤聲激蕩在歲月的天空。

      從地震的創傷中復蘇,災區正趟出一條新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重建之路。

      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這條新路將引領四川人民、引領災區人民,在面對大自然的挑戰之時,始終臨危不懼,奮勇向前!

      “4·20”蘆山地震兩周年前夕,本報記者赴雅安災區調研采訪。新城新村、新區新園、新路新橋、新樓新廠,新的家園、新的景象、新的生活、新的笑臉,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浴火新生的新蘆山、新雅安。請您拿起手機,掃碼觀看,與我們一起走進災區,感受新貌、感受巨變。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五月开心六月伊人色婷婷,在线激情爱性视频,欧美性xxxbbb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生把女生桶爽|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直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欧美在线小视频| 国产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www.精品视频|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污污内射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少妇 |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射| 国产剧情麻豆剧果冻传媒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短视频|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色噜噜人体337p人体| 成人看片app| 午夜在线社区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邱淑芬一家交换| 欧美videosgratis蛇交|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语|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丰满少妇AAAAAA爰片毛片| 美女被免费网站视频九色| 妞干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男人边吃奶边激烈摸下面的视频 |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91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大尺度电影|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久久99久久99精品| 窝窝午夜看片国产精品人体宴|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 а√天堂资源8在线官网在线|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 免费看三级电影| 91大神亚洲影视在线|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老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