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頭上蜂鳴不止、盤旋不已的無人機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要更加聰明。擁有類似大腦的神經硬件的小型無人機很快將一飛沖天,與其他類型的飛機攜手暢游。這種智能無人機能看見并且自動避免潛在的災難,它們將大大延伸無人機的功用,成為無人機家族的新明星。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道,擁有神經硬件、能像人腦一樣思考和學習的智能“迷你”無人機有可能于今年年內飛上天空,執行送貨任務或監測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神經芯片讓無人機具備“感知—規避”能力 包括亞馬遜、DHL、谷歌等在內的行業翹楚都在研發自己的無人機艦隊,用于快速遞送消費品、快餐甚至藥品等。然而,目前的無人機只限于在人力操作的視線范圍之內飛行,因為人們擔心其會相撞。 因此,無人機需要擁有自動“感知—規避”能力,才能執行獨立遞送的任務。對于無人機來說,如果在其上安裝能夠識別視頻中的物體并實時做出反應的機器,不僅會使其變得太笨重,而且能耗也太高,因此,并不現實,這意味著無人機必須依靠雷達等短程傳感器,但雷達并不能對避免相撞提供更充分的警告。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可能在于模擬動物或人類大腦的工作原理和機制:我們的大腦在處理數字任務方面的表現差強人意,但能更快地處理復雜的傳感輸出。 位于美國愛達荷州首府博伊西的生物啟示技術公司就在做這樣的事情。該公司正在用憶阻器建造可供無人機使用的感知—規避系統。他們研制的“憶阻器”部件由一種僅為頭發絲百分之一左右粗細的導線制成,導線的長度在通電后會發生改變,斷電后會回復到原狀,長度的變化幅度可以轉化為電信號:導線越長,電阻越低,類似于大腦中的神經元,憶阻器的狀態取決于其上加載的電信號的強度。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泰瑞·加弗榮說:“我們研發的憶組器的誘人前景在于,它與生物體神經突觸的狀態變化特征有著難以解釋的相像性,這就形成了能模擬神經元及其間關聯的學習系統的基礎。” 加弗榮表示,這種能模擬生物體突觸功能的憶阻器可以被用在飛行控制系統上,讓其達到如同昆蟲飛行一般的控制精度。該公司的無人機將于今年年底進行首次試飛。他們會在無人機目前已有的照相機上連接一塊芯片大小的神經系統,研究人員可以對該神經系統進行訓練,讓其能識別遠距離的飛機和其他危害。這套系統也能識別出云、鳥類、建筑以及發射塔等各類目標,并使用視覺信號對這些物體與自己之間的距離進行精準地判斷,從而使無人機能制定出新的飛行路線來避免相撞,并對相關信息進行實時更新。 |
相關閱讀:
- [ 04-16]美將首次在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上部署水下無人機
- [ 04-15]基地組織“恐怖教父”被無人機擊斃 美曾懸賞500萬
- [ 04-13]伊朗為無人機裝備空對地導彈 將在今年底前完成
- [ 04-12]美軍無人機空襲巴基斯坦造成至少4人死亡
- [ 03-19]外媒:在敘“失聯”美軍無人機或被敘政府擊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