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十六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一些國際環境專家認為——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獲得實質進展 本報駐澳大利亞記者 鮑捷 本報駐美國記者 陳麗丹 本報駐韓國記者 陳尚文 核心閱讀 4月22日是第四十六個世界地球日,旨在增強民眾關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在地球日來臨之際,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分析了過去20年的衛星監測數據發現,近些年來,全球植被覆蓋率呈上升趨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多年持續進行了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增加了本國的植被覆蓋。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中國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贏得廣泛國際贊譽。 方向正確 成效顯著 近期一項發表在英國《自然·氣候變化》期刊上的研究表明,近年來全球植被覆蓋率呈現上升趨勢,2003年以來全球植被總碳儲量增加了約40億噸。取得這樣的成績,“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進行的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政策功不可沒。”悉尼大學農業與環境學院環境學系研究員宋欣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堅持該政策有效扭轉了森林生態系統退化的趨勢,使植被覆蓋面積不斷增加。森林在凈化空氣、吸收溫室氣體、涵養水源、支撐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功能。近年來,中國對大型湖泊水體富營養化的污染治理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江蘇的太湖曾經經常性暴發赤潮,通過綜合整治,太湖水質顯著提升,藻類密度大幅下降,富營養化問題得到了遏制。” 美國自然資源協會亞洲項目主任芭芭拉·費雯麗對本報記者表示,非常高興看到中國切實行動起來治理環境。中國推出了“水十條”、新環境保護法等重要法規政策,與美國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等文件。這些法律法規和行動進一步加強了中國環境治理的力度,表明中國已經朝著正確方向在前進。例如,中國已經決定控制煤炭的消費量,以減少碳排放,這不僅會釋放巨大的環境和健康效益,對于中國的能源和經濟結構調整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全國碳交易市場將于明年正式啟動,這將有利于提高能效和控制碳排放。除了在能源方面下功夫外,中國也正致力于開展智能城市、可步行城市、推進交通領域節能等多個領域的治理措施。 費雯麗談到,從目前許多國家的經驗可以看到,治理環境并不一定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為例,該州在過去40多年里經濟保持增長的同時,人均能耗在下降,提高能效的項目幫助人們節約成本、減少開支。有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0.7%,這也是近些年來首次下降。這表明中國正在積極減少其煤炭消費和碳排放,并且已取得了實質性成果,同時經濟依然保持良好的勢頭,經濟結構重心也在從重工業逐漸向污染少的服務業轉移。因此,從國際經驗來看,環境和經濟的“魚和熊掌”中國可以兼得。 聯合國秘書長水與衛生顧問委員會主席烏希·艾德告訴本報記者,到2030年人類對于水的需求量將大于水實際的可供應量,即需求在增加,但是水資源卻沒有增加相應的比重。中國政府對于這一現狀和問題有著清楚的認知和明晰的態度,在污染治理、可持續發展方面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這對各國及相關機構間加強合作也具有重要意義。 韓國水資源學會會長尹炳晚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世界范圍來看,水資源形勢非常嚴峻。他對中國的整體水資源治理工作持非常肯定的看法。在國家機構政策層面上,韓國和日本負責治水的機構分別為韓國國土交通部和日本國土交通省,而中國專門設立了水利部,這在概念上是非常領先的。具體到行動上,中國對于黃河的治理讓他印象深刻。 |
相關閱讀:
- [ 04-20]三明南方林區生態文明建設綜合配套改革研討會召開
- [ 04-16]平和超10億元投入生態文明建設
- [ 04-10]漳州力爭率先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