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迪遭空襲傷勢成謎 媒體爆料生命垂危
2015-04-23 10:53: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據英國媒體近日報道,“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因空襲身負重傷。今年3月,中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大頭目巴格達迪的車隊在“反IS聯盟”的空襲行動中被擊中,巴格達迪本人重傷。根據線人提供的情報,巴格達迪雖然最終保住一條命,但養(yǎng)傷期間他已無力主持IS日常事務。 英國《衛(wèi)報》21日報道稱,根據伊拉克方面的線報,今年3月18日,美國牽頭的“反IS聯盟”空襲摩蘇爾市以西320公里處、毗鄰敘利亞邊境的伊拉克城鎮(zhèn)阿爾·拜吉。當時,巴格達迪的車隊正向當地某村落行駛,三輛車剛好處于空襲的火力范圍之內。據稱,此次空襲行動本來是針對IS組織的地區(qū)領導人,撈到“大魚”實屬意料之外。《衛(wèi)報》稱,此次空中打擊造成IS方面3人死亡,巴格達迪也身受重傷、生命垂危。此前,IS組織方面認定巴格達迪難逃一死,連忙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繼任的領導人問題。沒想到,“命硬”的巴格達迪竟然活了下來,只是傷勢嚴重、恢復緩慢,現已無力主持日常事務。 報道稱,自巴格達迪成為IS組織的最高領導人后,大多數時間都在阿爾·拜吉鎮(zhèn)“隱居”。據消息人士稱,巴格達迪深知這片區(qū)域并不起眼,遠離火力覆蓋范圍,“美軍甚至沒在地圖上將其標出”。即便是在薩達姆掌權期間,該區(qū)域也基本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美軍的軍事行動自2003年起幾乎很少在該區(qū)域開展。美國陸軍前情報官員邁克爾·帕根特稱,阿爾·拜吉鎮(zhèn)是伊拉克尼尼微省人口最為稀少的區(qū)域之一,當地人口總數可能也就5000人左右,一旦外地“可疑分子”進入該地區(qū),很容易就會引起當地人注意。基于上述因素,這片區(qū)域從2004年起就被當地“圣戰(zhàn)分子”視為“安全港”。直至今年年初,這片區(qū)域才引起美國方面的密切關注。 美國“商業(yè)內幕”網站說,巴格達迪在阿爾·拜吉的“隱居”和本·拉登居住在阿伯塔巴德的模式很相似,二人均選擇遠離各自組織的權力核心。從戰(zhàn)略角度上看,阿爾·拜吉比阿伯塔巴德的優(yōu)勢還大:該地處于有利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既可對地面來犯部隊實施伏擊,也便于隱藏防空武器。更重要的是,這片區(qū)域毗鄰敘利亞,一旦IS控制的伊拉克大城市摩蘇爾失守,IS領導層可以全身而退。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巴格達迪本人高度重視個人安全,每次出行身邊都跟隨著多名親信,他本人還要戴面罩,以免被人認出。 對于英國媒體有關“巴格達迪重傷未愈”的報道,美國國防部方面采取了謹慎的態(tài)度。五角大樓發(fā)言人沃倫對美國“每日野獸”網站說,今年3月18日,聯軍確實對IS進行空中打擊,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巴格達迪被擊中”。據稱,《衛(wèi)報》方面的消息來源來自三方,包括一名未透露姓名的西方外交官員,一個接近IS組織的消息人士,以及伊拉克政府反恐顧問哈希米。媒體之前曾對巴格達迪的狀況多次誤報:去年11月和12月,不少媒體都轉載了“巴格達迪受傷”的消息,經證實,這些消息不夠準確。 美國“雅虎新聞網”稱,即便巴格達迪身受重傷的消息屬實,它也不會傷及IS組織的“元氣”。分析人士說,“伊斯蘭國”組織結構嚴密,其決策層成員包括多名薩達姆時代的情報官員。隨著“反IS聯盟”不斷進行空襲,IS的軍事主管在決策方面的話語權與日俱增,而巴格達迪本人則更像是IS的“門面”,充當著“宗教領袖”的角色。(記者孫微、劉皓然) ? |
相關閱讀:
- [ 04-23]巴格達迪遭空襲傷勢成謎 媒體爆料生命垂危
- [ 02-18]伊拉克官員稱ISIS在巴格達迪燒死45人
- [ 11-14]IS公布首腦巴格達迪錄音 或為反駁死亡傳聞(圖)
- [ 11-11]美軍炸死“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重要助手
- [ 11-10]伊拉克內政部證實“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受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