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預測全年經濟增長7%左右 建議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引導流動性加速 □記者 方燁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28日發布《經濟藍皮書春季號:2015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7%左右,經濟增速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就業穩定的合理區間。這與該機構去年末的預測保持一致。 報告稱,2015年是我國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平衡好穩增長與促改革的關系十分重要。預計2015年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進一步放緩,消費增長總體平穩,外貿進出口低速增長,物價漲幅繼續走低,收入增長有所回落。 報告還指出,目前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持續通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低位運行將使CPI通縮風險加大。要把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更好地結合起來,防范PPI通縮加劇、經濟增長持續下行導致GDP平減指數陷入通縮。 談到政策應對,報告執筆、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為了有效對沖短期緊縮效應,應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和配合,進一步加大政策性金融機構和開發性金融機構對重點領域定向支持的力度,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更加注重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投資效果。 “還要推進金融改革和債務清理處置,實施中性偏松的貨幣政策和結構定向的信貸政策。”李雪松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保持貨幣政策中性偏松,創新和應用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引導流動性適度加速,加強流動性管理,是金融危機后國際社會的共識。我國流動性目前總體偏緊,隨著國際收支和人民幣匯率趨向均衡,再加上受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近期我國央行的外匯占款增速放緩,慣常的通過外匯占款投放基礎性貨幣渠道受到一定的抑制,這也促使我國央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緩解銀行體系的流動性。 李雪松表示,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條件下,堅持貨幣政策中性和改革創新,就必須寓改革創新于貨幣政策調控中,創新并優化貨幣政策工具組合,有效預調貨幣政策并適度增加流動性。適時有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工具、準備金率、常備借貸便利和中期借貸便利等,并結合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繼續發揮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引導和改善銀行體系流動性,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適度加速。 |
相關閱讀:
- [ 04-28]省社科院傳達學習李克強總理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
- [ 04-21]福建社科院召開第五屆職代會暨第六屆工代會第六次會議
- [ 04-07]省社科院組織婦女同志調研外資企業
- [ 03-25]社科院、興業銀行聯合出書:《私人銀行——機構、產品與監管》
- [ 03-24]福建社科院組織學雷鋒志愿服務植樹活動
- [ 03-23]社科院興業銀行聯合出書私人銀行—機構、產品與監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