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家國情懷:中國飛機自主“中國心”
2015-04-30 15: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中國人會變魔術!” 這個世界性的大難題最終被中國航空動力人從一個小卷尺打開了突破口,他們在英國參加斯貝發動機高空臺試驗時“親眼見到了真的”,隨后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在大山里創造了奇跡--建成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高空臺。 “過程曲折,無限艱難,說起來現在的人連想都想不到有多難。參加建設的安裝隊伍前前后后好幾批,加上所內的職工家屬,有一萬多人撲在高空臺的建設上。”劉大響說。 低調吃苦耐勞的航空動力人最終克服千難萬險給國家交上一份凝聚血淚和生命代價的“國之重器”--建設周期長達三十年的中國大型連續氣源高空模擬試車臺。 直到1989年12月,當中國航空專家到俄羅斯中央航空發動機研究院考察時,蘇聯專家還以為中國沒有高空臺。有的專家還從ABC講起,反復強調高空臺如何復雜,如何重要,如何昂貴,“甚至說中國如果建不起,將來有需要可以把發動機送到他們那里去做試驗。” 日后,當劉大響帶著到訪的外賓乘汽車鉆過松花嶺大山深處的隧道看到高空臺,他們很多人都非常驚訝甚至大惑不解,說鐵路和公路的山體隧道那么窄小,如此龐大的設備是怎么運進來的。 有外國專家非常感慨地說,“你們中國人真是魔術師!” “中國航空動力人不是‘魔術師’,是把一切都交給了國家。太多時候不能忠孝兩全,我們選擇忠于國家,忠于事業。”劉大響院士說。 在2012年發動機項目進入一個關鍵時點,他接到湖南家鄉的一個電話,告知95歲的老母親病重,催他速歸。 “我忍著焦急心疼,給家里人說‘給媽媽打強心針,等我!’”劉大響說,等他幾日后趕回家鄉見到母親最后一面,四個小時后,老人去世了。 此時,中國人從“見都沒見過”高空臺到設計、建設、調試,交付國家驗收并投入使用。至今,經受過高空臺檢驗的數型發動機已經裝備祖國的戰鷹,中國飛機有了健康、強勁的“中國心”。 |
相關閱讀:
- [ 03-05]民航局局長李家祥:中國飛機安全好于世界平均水平10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