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地震6254人遇難 一名少年被困120小時獲救
2015-05-02 07:21:34??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被困廢墟120小時尼15歲少年獲救 攀登珠峰活動下周恢復 尼泊爾地震災區4月30日傳出好消息,一名15歲少年在被困廢墟下大約120小時后安全獲救,堪稱“生命奇跡”。同日,尼泊爾文化、旅游和民航部門官員說,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將于下周恢復,希望登山者不要放棄先前計劃,繼續挑戰峰頂。 遇難人數升至6254人 尼泊爾警方5月1日說,該國4月25日發生的地震迄今已造成6254人死亡,13847人受傷。 另外,尼內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部29個受災縣中,位于山區的辛杜帕爾喬克傷亡情況最為嚴重。截至1日中午,該縣死亡人數達2020人,另有數千人受傷。 通往辛杜帕爾喬克縣的公路交通盡管并未封閉,但土石塌方情況較為普遍。傷者中,僅數百人空運至大約100公里之外的加德滿都接受救治。 內政部對房屋受損情況的調查目前僅完成13個受災縣份,這些縣大約有60萬所房屋損毀。內政部官員說,等將其他19個受災縣的調查數據匯總后,房屋損毀數據估計會大幅攀升。 少年靠兩罐酥油存活 4月30日當天,尼泊爾和美國搜救人員在執行任務時發現了15歲的少年佩姆巴·拉馬。“(他被困的)區域非常狹小。我們用工具邊挖邊喊,‘有人在里面嗎?’”救援人員巴斯內特說,“我們隨后聽到‘呼呼’聲,開始加緊搜尋。終于在破拆擋在拉馬身前的一輛自行車后,成功將他救出。” 救援人員說,拉馬被困期間身邊沒有任何食物和水,只靠兩罐酥油堅持了下來。“他能和我們交談,意識完全清醒,沒有受重傷,狀況相當不錯。” 拉馬告訴救援人員,一起被困的還有兩個人,自己30日早晨還在和他們說話,但等救援人員到來時,那兩人已經沒了聲音。 災區遺體腐爛存隱患 拉馬創造的生命奇跡令人欣慰,但地震災區的狀況也著實讓人揪心。一些專家說,由于地下排污管線在地震中嚴重損毀,加之遇難者遺體出現腐爛,尼泊爾正在和時間賽跑,以防發生疫情。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在經歷多次強烈余震后,已然變成一個“帳篷城”。數以千計無家可歸的居民擠在帳篷里過了5天,缺水缺糧。由于臨時設立的沖水式廁所人滿為患,許多人被迫在戶外解決內急。 印度德里醫學協會主席阿賈伊·萊奇說,由于尼泊爾白天氣溫較高,一些遇難者和牲畜的遺體已經開始腐爛,這讓出現瘧疾以及其他經蚊子傳播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 不懼余震登峰路重開 25日發生的強震波及珠穆朗瑪峰,引發雪崩,致使至少18人喪生、60多人受傷,還阻斷了經昆布冰川返回大本營的下山道路。 不過,尼泊爾文化、旅游和民航部主管登山活動的負責人圖爾西·高塔姆30日說,一支名為“冰崩醫生”的團隊將在一周內修復昆布冰川附近道路,攀登珠峰活動因而將于下周恢復。 “梯子會在今后兩到三天內修好,攀登活動將繼續”,高塔姆說,“任何人都沒有理由放棄他們的登山計劃”。 另外,旅游部還打算為那些持有效期90天珠峰攀登許可的人把“登山季”延長至6月初。 尼泊爾政府的這一計劃遭到不少登山活動組織者質疑。他們認為,由于余震不斷,目前攀登珠峰危險太大,恐怕難以確保安全。 >>關注西藏 中尼公路全線搶通 5月1日中午,武警交通二支隊將最后一方鏟土推到山下,最后一個塌方點清理完畢,中尼公路全線搶通。 記者4月26日晚徒步進入樟木鎮時看到,從距聶拉木縣城3公里處到樟木鎮有大小30余處塌方,多數塌方體為泥石流,裹挾著巨大石塊、粗大樹枝以及污泥堆積在路面,很多地方有巨大石塊橫在路面,狹窄處僅容一人側身通過。 中尼公路是中國通往南亞國家的重要陸路通道。尼泊爾地震發生后,中尼公路聶拉木縣至樟木鎮的公路中斷。 在路上記者遇到了養路工人普瓊和他的同事一行5人。地震發生后,他們幫助疏通道路的武警部隊勘察地形。“有些戰士還不適應這里的天氣,我們又更加熟悉地形,所以這幾天每天從早晨6點工作到晚上12點。” 武警交通二支隊和四支隊組織165名武警官兵協同公路養護人員,動用50余臺挖掘機和鏟車等大型機械搶修道路。經過近72個小時的奮戰,于28日晚搶通中尼公路聶拉木縣城至樟木口岸的路段。后經50余小時的連續作業,搶通樟木鎮至中尼邊境友誼橋的路段。 據新華社 |
相關閱讀:
- [ 04-28]尼地震中國航企運送近三千人 加德滿都機場超負荷
- [ 04-26]國際紅十字組織介紹尼地震救災進展 發起緊急募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