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奧會奧運村充分考慮到居住空間、環境、健身與運動設施、餐飲、住宿和服務等功能區的設計,著力滿足運動員的各項需求。我們計劃將奧運村打造為一個集娛樂、文化與高科技于一體的令人放松的賽會環境。由于冬奧會舉辦時間恰逢中國農歷春節假期——這可以說是中國最熱鬧的時間了,我們將在奧運村舉辦一系列節日慶祝活動,比如音樂、舞蹈和其它文藝演出等,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們將充分利用北京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豐富經驗與寶貴遺產,為運動員提供完美的參賽體驗,并呈現一屆可持續、節儉的冬奧盛會。在北京賽區的12個競賽與非競賽場館中,有11個是2008年奧運會的場館遺產。此外,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與大批具備奧運會運行經驗的高水平專業人才都是2008年奧運會留下的豐富遺產。 為營造冬奧會期間的喜慶氣氛,北京將基于民眾對申辦冬奧會的廣泛支持(目前有90%以上的中國民眾支持申辦2022年冬奧會),鼓勵更多民眾積極參與。目前已推出旨在普及冬季運動的“3億人冰雪計劃”、“百萬青少年上冰雪計劃”等,提供免費或低價冬季運動設施,鼓勵大眾參與冬季運動。此外,北京還計劃出臺2022年冬奧會教育計劃,主要針對北京及張家口兩地的青少年。 教育活動將圍繞奧運會和殘奧會運動與冬季體育知識,重點針對三十多萬所中小學及高校,通過集奧運主題網站、社交媒體及微課堂為一體的全國性冬奧會教育資源平臺,開展一系列教育培訓活動。 點燃中國青年對冬季運動的熱情是實現奧林匹克運動可持續性發展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如果2022年冬奧會在北京舉辦,將可直接帶動3億中國民眾開展冰雪運動,并推動民眾更好地了解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中國政府已宣布將發展體育產業作為國家戰略重點,并希望通過促進體育事業發展、改善體育設施等,進一步擴大和繁榮體育消費和服務市場,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的總規模力爭達到8000億美元。 中國擁有巨大的體育賽事轉播市場,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為贊助商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并折射出中國民眾對冬季運動不斷增長的熱情與興趣。在北美冰球聯盟和中央電視臺開展合作后,有100萬中國民眾觀看了本賽季的冰球聯盟比賽。而近期通過電視觀看NBA比賽的中國觀眾已高達1000萬人次。設想一下,如果我們能夠邀請全世界最棒的冰球選手在中國粉絲的家門口與中國的冰球新星同場角逐,觀眾的數量會達到多少呢? 最后,如果北京申辦成功,將在籌辦過程中開展一系列體育推廣活動,從而確保冬奧會賽時的上座率。北京冬奧申委及教育部將聯合舉行冬奧會及冬殘奧會體驗營和相關教育項目,為青少年提供與運動員互動的機會,激發數百萬中國青少年對冬季運動的熱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冬奧會舉辦時間正逢學校放寒假,這意味著會有更多學生觀看賽事并參加冬奧會志愿服務活動。 北京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歷史名城,也是一座聞名世界的現代化大都市。北京人民的熱情好客、豐富的美食文化、迷人的自然景色使這座城市充滿活力。2022年冬奧會,北京將為全球提供一個兼容并蓄的體育盛會。 相信你們中的很多人都曾親身經歷過2008年奧運會的盛況,并對北京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親身經歷2008年奧運會后,我可以自信地說,奧運會在促使北京成為充滿活力的國際化大都市方面起到非常顯著的推動作用。北京一直都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我誠摯邀請大家在2022年到北京重新感受這一活力之都。我可以負責任地保證:你們將看到一個煥然一新的北京,一個不斷超越想象的北京。 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以冬季運動為核心,加上豐富多彩的娛樂、購物和餐飲服務以及文化和體育活動,為所有參與者提供全新獨特的奧運體驗。此外,在標志性的長城腳下舉辦這樣一場體育盛會,可以為所有親臨現場的人們以及全球電視觀眾,以及全世界的奧運粉絲,更好地展示冬奧會和殘奧會的魅力。 一次完美的體育盛事不僅僅呈現的是精彩的比賽,我們要向世界展示它長久的魅力。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們的愿景是:為中國的體育事業、奧林匹克運動及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的發展創造雙贏。北京將在以下兩方面做出歷史性貢獻,一是發揮體育的力量,激勵大眾;二是在全世界人們心中留下美好的奧運記憶,歷久彌新。 此外,俄羅斯allsportinfo網站刊文《茹科夫:我們擁有兩個強勁的2022年冬奧會申辦城市》稱,“國際奧委會委員茹科夫表示,關于評估委員會所有成員的共同觀點就是,我們擁有兩個強勁的2022年冬奧會申辦城市。阿拉木圖和北京都有能力舉辦一場很精彩的冬奧會”。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黃循財與中國青聯主席見證簽字,新中將促進兩國青年交流》稱。“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黃循財指出,北京若能舉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將和日本東京在2020年舉辦的奧運會一樣,為亞洲整體的發展再來許多好處”。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