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發生在尼泊爾的強烈地震波及我國西藏兩個地市19個縣,共造成西藏26人死亡、3人失蹤、856人受傷。8.1級的強烈地震,在山高谷深、地質復雜的西藏,為何造成的傷亡相對較少?新華社記者深入震區一線,歷時兩周進行了調查。
震級高、災情重——新中國成立以來西藏最嚴重的地質災害
邊陲小鎮樟木,被譽為“西藏的小香港”,因為邊境貿易,這里富庶而繁華。全鎮唯一一條之字形街道上,曾經車水馬龍,街道兩側小樓林立、店鋪密集。
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發生強烈地震,波及了這座與尼邊境僅一河之隔的小鎮。
大地突然震顫,瞬間改變了一切。
樟木鎮迪斯崗村,一座兩層小樓被地震引發的巨大滾石推入了懸崖,不見蹤影;不遠處,幾噸重的一塊巨石擊中了一座三層小樓的正面,小樓背面如老人佝僂的腰,突兀鼓起。
這場強烈地震,波及西藏19個縣、區,其中14個縣、區受災,14萬人嚴重受災。
國土資源部專家組認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西藏最嚴重的一次地質災害。西藏地震局副局長王志秋說,這也是西藏80多年來最強烈的一次地震。
尼泊爾震中距日喀則市吉隆縣邊境僅43公里,距聶拉木縣邊境僅42公里。首次強震后,又連續發生了120多次余震,其中7級以上2次。
吉隆縣薩勒鄉,是此次地震受災最嚴重的鄉村之一。吉隆縣政協主席劉永祥在地震發生當晚,帶領數名工作人員到薩勒鄉救援。
“邊修路邊前進,30余公里的道路整整走了幾個小時。”他說。
薩勒鄉下轄7個行政村、4個自然村,全村345戶1619人。地震導致3人不幸遇難,全鄉九成以上房屋受損,多數房屋倒塌。
截至目前,西藏地震災區共有2699戶房屋倒塌,3.7萬戶民房受損,200余座文物保護單位不同程度受損。
救援難、傷亡少——復雜地質條件徒增救援難度,果斷舉措有效降低傷亡
此次西藏地震災區均處邊境一線,高寒缺氧、地質結構復雜、山大坡陡溝深,救援難度極高。
頻發的余震,異常的天氣,導致災區塌方、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不斷,阻斷了許多通往地震災區的通道。聶拉木縣樟木鎮、定日縣絨轄鄉、吉隆縣吉隆口岸交通一度中斷,成為“孤島”。
吉隆鎮至吉隆口岸的公路,8日下午才正式打通。此時,離地震發生已經整整13天。地震發生后,20余處滑坡帶、270余萬立方米的塌方量,阻斷了這條70多公里的道路。
為轉移口岸被困的受災群眾,以及被困尼方境內我工程施工人員,成都軍區陸航團的飛行員,數十次高危飛行,將所有人員全部轉移至吉隆鎮。
高原災區的搶險救援難度可見一斑。
定日縣縣長王坤在災難發生后,立即帶著救援人員徒步數十公里,抵達受災嚴重的絨轄鄉;吉隆縣人大主席次仁,地震當天就帶著兩名醫護人員,徒步數公里進入乃村,查看災情,救治傷員……
武警交通部隊和西藏公路養護部門的數百人,日夜奮戰,搶通道路。
4月27日,通往絨轄鄉的道路打通;28日,聶拉木縣至樟木鎮的公路打通;5月8日,吉隆鎮至吉隆口岸的道路也終于打通……越來越多的生命通道被打通。
地震發生后,從村居一級到自治區黨委政府,西藏各級各部門領導迅速行動,果斷決策,一批優秀的基層黨員干部不畏艱險,深入災區搶險救援,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轉移快、安置穩——確保群眾迅速安全轉移確保群眾基本生活和及時安置
通往樟木鎮的公路打通當日,聶拉木縣委書記王平接到了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的電話:“樟木鎮全員轉移。”
時間緊迫,王平深感責任重大。他迅速組織口岸管委會、聶拉木縣、樟木鎮等各級政府人員,迅速組織人員轉移。
“29日晚11時許,當所有人員安全轉移出樟木鎮的時候,我的心總算落地了。”王平說。
地震發生后,西藏自治區黨委迅速部署力量趕赴災區一線抗震救災,要求重點是救人,要不惜代價、想盡辦法,全力搶救災區人民的生命。
迅速行動,果斷決策。大地震之后,超過7級的兩次余震,西藏沒有出現任何新的人員傷亡。
4月25日地震發生后,西藏各級黨政機關、各級干部、部隊官兵迅速行動,黨政軍警民聯動,采取拉網式排查方式,連夜組織災區群眾2.9萬多人撤離至安全地帶。
4月26日,武警交通部隊和西藏公路養護部門數百人進入塌方和滾石不斷的山區,搶通生命通道。
4月27日18時,經過52小時連續搶修,中國移動除聶拉木縣樟木鎮外,災區其余縣鄉均恢復移動通信;5月1日恢復震區27個基站,其中隨著樟木口岸基站搶通,震區所有縣城、鄉鎮所在地的移動通信均已恢復。5月2日,中國移動西藏公司還陸續在日喀則市、拉孜縣震區安置點新建開通了3個3G基站。
4月29日,針對樟木口岸地質結構發生變化、山體移動、整體滑坡跡象明顯的嚴峻情況,自治區黨委、政府果斷決策,將樟木鎮全部人員轉移至拉孜、日喀則市區安置點;成都軍區陸航部隊出動9架直升機緊急救援,將279名被困在尼泊爾境內的三峽集團援尼項目員工和174名吉隆口岸被困人員,全部安全轉移到吉隆縣吉隆鎮安置點。
為更好安置受災群眾,當地在西藏聶拉木、吉隆、拉孜等縣和桑珠孜區設立了156個安置點,近64萬余名撤離轉移人員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實現有住處、有飯吃、有衣穿、有水喝、有傷病能醫。
組織13支醫療隊在災區開展工作,設立醫療救助點19個,累計巡診診治傷病群眾1.76萬人次,發放價值165萬元的各類藥品;對受災群眾開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累計6.6萬人次。
9日上午,記者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安置點看到,一些老人坐在帳篷門口安詳地曬著太陽,聊著天,手中的轉經筒發出“唰唰”的聲音;孩子們在帳篷間嘻鬧玩耍;姑娘們哼著歌曲正在打掃帳篷……
5月9日,距地震發生整整兩周,高原陽光依舊燦爛,一面面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帳篷頂上!(記者張曉華、羅布次仁、令偉家、邊巴次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