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申遺:企圖將近代發展視為解放亞洲民族
2015-05-12 08:27:27? ?來源:北京青年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日本八幡制鐵所外景圖片/新華國際發 本月初,日本政府宣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咨詢機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推薦將“明治時期的日本工業革命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從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個“工業遺產”申遺項目,但其中卻暗藏玄機。申遺過程中,安倍政府顯然故意隱瞞和歪曲其中涉及的侵略歷史,企圖將近代以來的日本發展軌跡視為救亡圖存和解放亞洲民族,借助申遺往臉上貼金,從而使自己美化侵略歷史的“底氣”更足。 夾雜右翼思維 一名在日本的華人媒體人士介紹,如果按照順序,日本政府應該先推薦長崎的教堂群申遺,但事到臨頭安倍政府突然改成了明治工業遺產群。 這一申遺項目的正式名稱是“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九州、山口及相關地區”,大體涵蓋1850年至1910年,涉及鋼鐵冶煉、造船、煤炭等行業,其中不僅有日本海軍的三重津遺址、位于下關的前田炮臺,還包括“三菱長崎造船所”廠區在內的多個子項目。 在這些遺址中,有的確實建造于明治維新之前的幕府時代,例如韮山反射爐、集成館等,但更主要的項目建于明治維新之后,與日本在明治時期以及此后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戰爭密不可分。 這一申遺項目還包括位于福岡縣境內的“舊官營八幡制鐵所”。它用甲午戰爭賠款興建,二戰前是日本最大的國營鋼鐵廠,在日本侵略擴張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日本右翼勢力至今仍將甲午戰爭視為文明對野蠻的勝利,將為爭奪中國東北權益而發動的日俄戰爭的勝利視為鼓舞了亞洲民族起來推翻西方白人的殖民統治,從而將自己塑造成亞洲民族的解放者。所以,為明治時期的工業遺產申遺,夾帶著所謂日本面對西方列強壓力奮起反擊并最終幫助亞洲民族獨立的思維。 事實上,明治維新后,日本實施的是“失之于歐美,取償于朝鮮、中國”的國策。剛剛進行明治維新,日本政府內部以“維新三杰”之一西鄉隆盛為首的勢力就開始鼓吹“征韓論”,準備入侵朝鮮,1874年又入侵中國臺灣,1879年正式吞并了琉球,此后一步步走上侵略擴張道路。可以說,1910年前的明治時代歷史,本身就是一部侵略擴張的歷史,帶給亞洲近鄰的絕對不是文明,甚至比西方列強還要兇狠。 |
相關閱讀:
- [ 05-12]場面“不堪入目” 日本Coser原來這么聚會
- [ 05-11]為獲關注 日本一男子故意向多名美女身上潑飲料
- [ 05-11]日本遭世界水族館協會中止資格 或因收購海豚
- [ 05-11]日本將遭遇超強6號臺風 氣象廳呼吁各地警戒
- [ 05-11]美喬治·華盛頓號航母駛離日本 進行試驗性航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