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挑動中日關系從中漁利 難逃避衰落悲劇
2015-05-12 08:45:27?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近幾年來,作為“世界島”的歐亞大陸呈現出地緣政治急劇動蕩的發展態勢,并突出表現為歐洲、中東和亞太三大地緣政治板塊的持續緊張,當前學界和輿論界熱議的“地緣政治回歸”和“新冷戰”均與此密切相關。 在歐洲,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和加劇導致俄羅斯與美歐關系的持續緊張,并被視為“地緣政治回歸”和“新冷戰”爆發的突出標志;在中東,以“代理人戰爭”為表現形式的地緣政治博弈導致中東地區的碎片化不斷加劇;在亞太,朝鮮半島、島嶼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等地緣政治熱點問題呈群體性緊張的態勢。歐洲、中東、亞太三大地緣板塊同時緊張,固然與這些地區權力結構的復雜性以及眾多的歷史遺留問題密切相關,但它們的共性特征之一在于其地緣政治緊張均與美國的全球戰略調整密切相關。 在歐洲地區,多年來美國在軍事上推行北約東擴,在政治上大搞“顏色革命”,不斷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而最大受害者是俄羅斯和歐洲,美國則可以坐收阻遏俄崛起步伐和削弱歐洲的雙重目的。在中東地區,美國一方面謀求通過撤軍脫身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泥沼,另一方面又不負責任地干涉利比亞、敘利亞事務,其結果是中東局勢失控,地區大國競逐地區主導權和恐怖極端勢力異軍突起并存的失序狀態。 在亞太地區,美國以所謂“再平衡”戰略為抓手,通過推行TPP,強化同盟關系,加大軍事部署,頻繁進行軍事演習,深度介入釣魚島和南海爭端。這不僅導致半島問題、中日關系、東海和南海爭端等熱點問題不斷升溫,而且使東亞地區呈現出大國戰略博弈加劇與小國從中漁利、推波助瀾并存的復雜地緣政治態勢。 美國之所以推行加劇歐洲、中東、亞太地緣政治緊張的戰略,根本原因還在于對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的戰略焦慮。為延緩霸權衰落,美國便重拾地緣政治這一西方駕輕就熟的傳統戰略工具,對世界權力轉移的態勢施加影響。因為美國和西方深信世界和平的基礎在于“均勢”,這是西方一直對1815年維也納會議后以均勢為基礎的“百年和平”津津樂道的原因所在,這也是布熱津斯基等美國戰略家設計歐亞“大棋局”的基礎所在。但他們卻往往忽視了拿破侖戰爭后“百年和平”下的地緣政治博弈,恰恰構成了孕育兩次世界大戰的溫床沃土。 美國挑起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緊張將對國際體系轉型產生十分惡劣的影響。首先,在國際體系層面將出現地緣政治不斷挑戰全球治理的復雜局面。當前,由于地緣政治持續緊張,世界政治出現地緣政治范式和全球治理兩種范式并存的局面,而后者則不斷遭到前者的挑戰和蠶食。目前,全球治理在貿易、金融、環境、安全等領域舉步維艱,聯合國改革和WTO多哈回合談判舉步不前、氣候變化談判異常艱難,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地緣政治回歸導致國家尤其是大國在國際制度領域的合作受到嚴重沖擊。 其次,全球治理受到碎片化的區域治理擠壓,導致全球治理的地緣政治化。目前,美國已經置自身創建的許多國際制度于不顧。例如,如果美國在歐洲推行的TTIP和在亞太推行的TTP獲得成功,WTO這一美國創立的國際貿易多邊機制將處于嚴重邊緣化的尷尬境地。因此,新興國家如金磚國家在繼續謀求改革現行國際制度的同時,不得不謀求建立新的國際機構和國際制度,這勢必導致全球治理的區域化和碎片化。 最后,地緣政治回歸導致的大國“新冷戰”危險,“文明沖突”加劇,局部沖突頻發,民族極端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泛濫,軍備競賽加劇等政治、安全和軍事風險不斷擴大,更是不爭的事實,這里不再贅述。 因此,當今世界全球治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美國作為國際制度創立者和全球治理的倡議者,其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能力均出現根本性的危機;而更大的悲劇是 美國逆全球治理潮流而動,不在自身治理能力建設上進行反思和改革,而是重拾地緣政治的故伎延緩霸權衰落,這或許是所有霸權最終都無法逃避的悲劇。但是,對于今天高度全球化的世界而言,這種悲劇就不僅是霸權的悲劇,也將是世界的悲劇。▲(作者是上海市高校智庫——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 |
相關閱讀:
- [ 04-23]美國歡迎中日領導人舉行會見 稱中日關系關乎世界
- [ 04-12]印媒:出云艦若配戰機 中日關系將黑暗危險轉折
- [ 03-14]日本學者稱中日關系有望在2016年好轉
- [ 12-17]美媒勸安倍別再拜鬼 一年前曾致中日關系陷低估
- [ 12-16]美媒從中國公祭日解讀中日關系 稱仍面臨新挑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