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5月8日電(孫壯志)習近平主席此次出訪俄羅斯、白俄羅斯,由于與一系列重大活動相聯系,被認為是中國年度外交的一場重頭戲,頗受國際社會矚目。 習主席出席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活動 時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俄等戰勝國相繼要舉行閱兵等慶祝活動,習主席參加莫斯科紅場閱兵,被認為是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巨大政治支持。因為烏克蘭危機尚在持續,美歐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并無松動跡象,西方領導人“集體抵制”俄羅斯的閱兵活動,試圖繼續孤立俄羅斯。中、俄及其他2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參與紅場閱兵,說明西方獨霸國際話語權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 70年前反法西斯戰爭的結束,由于大國力量博弈的升級,導致美蘇兩大集團的對抗和冷戰大幕的開啟,有國際輿論擔心這樣一幕會再次出現。應該看到,今天的世界局勢和大國關系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無論中國還是俄羅斯都主張以合作促安全,但規則的制定權不能由西方一手把持。因此,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的要義并不是要通過結盟對抗西方,而是利用各種國際場合維護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權益。 紀念戰爭是為了銘記先輩的浴血犧牲和民族的深重苦難,同時也要警示戰爭的禍首們汲取教訓,顯示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與信心。中俄互為最大鄰國,雙邊關系的發展經歷過起伏,正是在實現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誠合作以后,才駛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良性軌道。此次閱兵活動,俄方稱習主席是最重要的嘉賓,也體現出雙方對高水平合作的珍視。中俄不斷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既是兩國實現世代友好、共同繁榮的需要,也是維護和平、加速多極化進程的必然選擇。 有助于進一步挖掘中俄經濟合作潛力 按照中俄兩國領導人的預想,2015年雙邊貿易額將達到1000億美元,實際上去年已經非常接近這樣一個水平,說明兩國經貿合作依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領域也在不斷擴大。當前正如習主席本人所強調的,對中俄務實合作,既要推動量的提升,也重視質的跨越,通過建立中俄投資合作委員會、高級別專項小組等機制,推進經貿、投資、能源、高技術、航空航天、基礎設施建設、民生等領域戰略性大項目合作。此次出訪,兩國領導人將見證新的大型合作項目的落實,將為中俄雙邊關系的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由于美歐對俄羅斯關鍵經濟領域的制裁,加上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低迷,作為世界三大石油輸出國之一的俄羅斯,經濟遭受重創,2014年只有0.6%的增長,未來兩年將進入一個關鍵的時期。能否擴大對外經濟合作,不僅關系到俄羅斯外匯收入和貨幣市場的穩定,也關系到俄羅斯經濟結構調整戰略的成敗。而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中國,同樣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中俄兩國命運相似、利益相近,在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方面看法一致。 在中俄經濟合作質量穩步提升的同時,俄羅斯領導人表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俄也是重大機遇,愿意促進與中國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互聯互通,歡迎中方參與俄遠東地區開發。雙方還準備擴大睦鄰友好的人文基礎,辦好兩國青年友好交流年。兩國還在多邊框架內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機制、亞太經合組織內部密切配合,建立融資機制,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兩國還同為中方倡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始成員國。 助推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區域合作新平臺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進入實施階段,要對接俄羅斯的跨歐亞鐵路建設,中俄的合作不僅可以拉動兩國經貿往來,而且以建設歐亞大通道為契機形成歐亞大市場。事實上金融危機以后各國都在探求新的區域合作方式,而維系原有的經濟聯系同樣重要。即便是烏克蘭危機尚未塵埃落定,歐洲大國也不希望與俄羅斯斷絕經貿往來。此次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選擇耐人尋味,雖然不參加“5.9閱兵”,但將于10日到訪俄羅斯。而德、英、法、意等聯袂加入亞投行,也說明在歐亞大陸超越地緣政治藩籬、共筑合作之橋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體現出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等原則,倡導一種不同于傳統方式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不是建立排他性的封閉機制,而是搭建一個有助于各國發揮自身產業和區位優勢的平臺。此次習近平主席的出訪還包括白俄羅斯等國,恰好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沿線地區。而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綢之路基金”引發的參與熱潮,看得出來中方的倡議得到歐亞許多國家的支持,也反映出各國借助區域合作謀求本國發展的利益訴求。 從這個意義上講,習近平主席出訪所承載的歷史使命,將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現實而愈益呈現出來。 (作者:孫壯志 社科院上合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 |
相關閱讀:
- [05-12] 習近平兩年多來第四次訪問俄羅斯 48小時行程回顧(圖)
- [05-12] 克里本月訪華溝通戰略與經濟對話、習近平訪美事宜
- [05-12] 三大領域并進 習近平為中白關系發展作頂層設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