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移民博物館開新展 中國成美最大移民來源國
2015-05-13 08:24: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5年1月12日,美國紐約開始為無證移民頒發身份證,憑證可享受處方藥優惠,獲準進入城市建筑及免費參觀動物園、博物館等。 中新社紐約5月12日電 (記者鄧敏)“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而2013年中國卻成為美國最大的移民來源國,這其中的故事著實讓人驚嘆。”紐約自由女神像及愛麗絲島基金會主席史蒂芬·布瑞甘提12日在美國國家移民博物館新展前如是表示。 國家移民博物館座落于紐約曼哈頓附近的愛麗絲島。該島曾設有移民檢查站,約1700萬移民通過該島進入美國,據說現在40%的美國人都可以從這個移民博物館追溯其祖先。 據介紹,這次新展覽“移民新時期的旅程”,主要聚焦于1954年至今的美國移民情況,反映二戰后科技迅速進步對移民的影響,以及現代移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等,將于5月20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在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布瑞甘提說,2013年約有13萬中國人移民美國,中國已成為美國最大的移民來源國。其次是印度和墨西哥,菲律賓、韓國和日本也排在前十名。無論這些中國人為何來到美國,他們已成為這個國家的一部分。 記者注意到,在展覽中有一塊“回到中國”的展板,講述部分中國移民最終選擇回國與家人團聚、繼續求學或尋找更好的經濟發展機會。 “上世紀40年代以前,中國移民選擇回去主要是因為種族歧視,或是因為家人無法來美。1965年移民法案松動,允許中國家庭得以在美國團聚。此后十年間,大部分華裔移民來自于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移民增多。目前中國人已成為美國最大的移民群體。” 據介紹,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和較低的生活成本,不僅使來美的中國人回國,也吸引了華裔美國人和其它族裔的美國人到中國發展。不過由于種族歧視,部分華裔仍會在美遇到職業“天花板”,不得不回中國發展。在臺灣,這就被稱為“人才回流”。 當然,在全球一體化時代,還有一部分華裔家庭已成為跨國社會經濟網的組成部分,他們說著流利的中英文,同時在中美求學、工作,在兩個國家都適應良好。 華裔知名導演李安也在該展覽中留下了影像講述自己的移民故事。“當我剛到美國求學時,我簡直像到了一個電影場景中……后來我也拍了反映美國文化、中國文化的電影。”李安說,他在傳統中國文化中長大,又受到美國文化的熏陶,這兩者共同組成了他的性格特征。 除了影像等技術,該展覽還設計了一個特別的互動環節,參觀者手持把手順著一個曲線移動,就可以看到1850年、1900年和2000年這三個時期從廣州到舊金山分別需要花45天、20天和16個小時。(完) |
相關閱讀:
- [ 05-12]希拉里稱要擴展移民改革 活動人士借此施壓奧巴馬
- [ 05-12]歐盟建議分享情報對付蛇頭 擬設“移民配額制度”
- [ 05-12]聯合國:國際社會應該共同應對地中海移民危機
- [ 05-12]歐盟欲制定各國限額 以緩解意大利非法移民潮壓力
- [ 05-10]美國移民美甲師等級森嚴:華裔工人低韓裔一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