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德國《世界報》報道,為了擺脫債務危機,希臘政府近年來的開支“一減再減”,但國防開支似乎未受太大影響,這也成為一些國家不愿向希臘提供援助的借口。不過,更令人詫異的是,一些國家在向希臘提供財政援助時,居然要求希臘不得放棄那些價值不斐的軍購合同。
法德扮演“兩面人”
在國際債務人(特別是歐盟)的強烈要求下,希臘推出2011-2016年減赤計劃,其中軍費占GDP的比例要從3.5%降至1.9%,年均國防開支要減少5億歐元。為此,從2011年起,希臘先后關閉了一些軍事設施,撤消了5個師、1個團的部隊編制,將基礎訓練中心由35個減至12個,甚至將空軍的F-16獨立聯隊降格為塞薩利空軍基地部隊,并取消了一半的訓練。此外,希臘政府還推出軍工私有化政策,希望通過出售軍工企業股份籌措資金。
盡管希臘國防預算表面呈下降趨勢,但如果細究,卻能發現該國“大手筆”軍購仍在持續。據英國《簡氏防務評論》報道,作為歐盟的“經濟發動機”,法國和德國一方面要求希臘對公共財政開支進行削減,另一方面卻逼迫希臘出資數十億歐元采購“并非急需”的軍事裝備。
歐洲綠黨政治家丹尼爾·本迪透露,法德雖然支持希臘削減軍費,卻暗中要求希臘不得砍掉向法德購買軍火的合同,甚至允許希臘動用部分歐盟財政援助來完成交易。例如,法國國營DCNS公司借助愛麗舍宮的力量,積極向希臘推銷價值25億歐元的“阿基坦”級護衛艦。德國也要求希臘繼續采購德制武器。據報道,希臘去年向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訂購了1.2萬發炮彈,花費的5200萬歐元大半來自德國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希臘31%的外購軍品來自德國,并且是德軍庫存或退役武器的第二大買家,一定程度上是幫助德軍現代化的“功臣”。
保持戰備守護利益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介紹,作為北約南翼的“看門人”,希臘長期獲得西方大國“優待”,引進先進武器沒有什么限制,加之希臘與同為北約成員的土耳其圍繞愛琴海分界、塞浦路斯分治等問題上長期對立,因此從來不吝在國防領域花錢。2005年至2010年,希臘對外軍購金額高居歐洲國家之首。即便是2009年希臘主權信用評級被國際評估機構歸入垃圾級,希臘的國防預算仍在一段時間內超過GDP的2.5%,是其他北約國家的1.5倍。
前希臘國防部長措哈佐普洛斯曾談到,土耳其躲過歐債危機,國內經濟發展蒸蒸日上,國內軍工業也成長迅速。在此情況下,希臘不可能長時間維持較低的國防水平,況且法、德等大國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更樂意繼續向希臘“賒賣”軍火。
需要指出的是,希臘大手筆軍購有著深刻的地緣政治意圖。2010年以來,希臘與以色列聯合勘探東地中海,發現黎凡特盆地的天然氣儲量高達3.45萬億立方米。如此豐富的能源寶藏對希臘極富吸引力,但黎凡特盆地離土耳其更近,后者警告稱,任何針對這片水域的“單方面行動”都將招致“悲劇性后果”,因此希臘必須保持戰備,確?!暗阶斓娜狻辈粫w走。另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希臘還積極與以色列發展軍事合作,同意讓以色列空軍使用克里特島基地進行訓練,并協助以色列情報機關監視俄羅斯的行動,無形中獲得了豐厚的戰略回報。(蕭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