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軍區某團抗震救災紀實:大愛譜寫愛民壯歌
2015-05-15 16:28:04?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危險困難面前,舍生忘死扛起責任擔當 “孤島”樟木,以往的安靜秀美不復存在,頻發的余震讓這里險象環生。當接到挺進樟木轉移受困群眾的命令后,生與死的考驗便擺在了官兵面前。 勘測表明,受尼泊爾強震和多次余震的沖擊,樟木地質結構發生很大變化,隨時可能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等重大次生災害。 部隊領命后,值班員又一次吹響緊急集合哨。頓時,正簡單就餐的官兵放下手中碗筷,奔赴集結地,騰空車廂,準備器材……僅僅8分鐘時間,85名駕駛員、安全員和帶車干部集結完畢,待命出發。 生死之間,軍人唯有一往無前! 前往樟木的途中滾石不斷,道路崎嶇狹窄。一邊是百米懸崖,一邊是隨時可能坍塌的山體,車隊就在這段一步踏錯、生死立判的險路上艱難前行。 車隊剛到距友誼隧道2公里處,余震來襲,再次引發泥石流、山體塌方,車輛無法通行,工程兵迅即投入道路搶修。2小時后,道路恢復通行。 這時,大雨傾盆而至。車隊正要前進,對講機里又傳來喊話:“前方有數輛地方車和大批群眾需要通過泥石流、塌方路段,請求官兵援助。” 聞訊,官兵迅速趕往前方,只見1000余名群眾被堵在高山、峽谷之間。 “快去救人!”面對群眾無助和惶恐的眼神,指揮員一聲令下。 官兵迅速前出,推走陷進泥淖的車輛,幫群眾扛物資、拎行李,抱小孩、背老人,快速通過危險地段……驚險不時上演,感動、溫暖彌漫山間。近2個小時里,官兵們分批安全組織車輛和群眾通過泥石流、山體塌方路段。 晚上7時許,車隊終于抵達“危鎮”樟木,正焦急等待的525名受困群眾頓時歡呼起來。 “金珠瑪米(解放軍)救我們來了,我們可以出去了!”一名藏族老人泣不成聲。 雨越下越大,官兵們紛紛脫下雨衣,給群眾披上,并組織他們有序登車。40分鐘后,525名群眾登車完畢。 站在風雨中的官兵早已全身濕透,車廂里的群眾目睹此情此景,雙手合十,口中念道:“金珠瑪米亞古都(解放軍好)!” “出發!”喇叭聲聲,車隊迎著風雨,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前方路段有塌方,道路狹窄很危險,組織群眾下車徒步通過。”黑夜中,對講機里傳來指揮員的聲音。 “我走前面,大家跟上!”連長岑延海請纓探路。風雨里,官兵有的拿行李,有的抱小孩,有的攙扶老人,大家緩緩前行。 “小心!”一位老阿媽腳下打滑,摔倒在地。岑連長見狀,箭步沖過去扶起老阿媽,背著她往前走。半個小時后,所有群眾安全通過危險路段,車隊繼續向聶拉木縣城開進。 4月30日凌晨1時許,車隊抵達聶拉木縣城。留守官兵送來干糧,運送群眾的官兵雖已饑腸轆轆,但他們知道車上的群眾也沒吃晚飯,接過干糧轉身就送給了群眾。 車隊在縣城停留一刻鐘后,繼續趕路,奔赴拉孜安置點。 風大雨急,寒意浸身。官兵們見有的群眾穿衣少,便把自己的大衣和隨車攜帶的被褥送給群眾,并坐在車廂最后為他們遮風擋雨。 “你小孩怎么啦?”凌晨3時許,車隊臨時休息,李政委挨車噓寒問暖,發現一輛車上有個小女孩不停嘔吐,心頭陡然一緊。小女孩的母親扎西拉姆回答:“到聶拉木縣城后,她一直在吐,可能是高原反應。” 李政委趕緊把小女孩抱上指揮車,及時給她吸氧、喝熱水……半個小時后,見小女孩的嘔吐癥狀得到緩解,他緊繃的神經這才放松了些。 上午10時,樟木鎮受災群眾被安全轉運至拉孜。雨停了,天空中掛出一道美麗彩虹。安置點里,官兵緊張忙碌,飯菜飄香四溢,受災群眾臉上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
相關閱讀:
- [ 05-15]中國5000只“賑濟家庭箱”援助尼泊爾地震災區
- [ 05-15]尼泊爾發生4.9級地震 震源深度32公里
- [ 05-15]英直升機因“誤毀屋頂風險” 被禁救援尼泊爾
- [ 05-15]韓媒:尼泊爾地震救援展現中國軟實力
- [ 05-14]尼泊爾總理視察地震災區:二次強震讓尼猝不及防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