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四大誤解當消除
2015-05-16 10:57:41?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習近平主席將于今秋應邀對美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美關系的一件大事。美國國務卿克里這兩天訪華的一個重要議程就是為此訪與中國溝通。鑒于此訪對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美國各界已開始圍繞此訪和中美關系談看法、提建議,其中大部分意見是積極的、建設性的,但也可以感覺到美方對華存在四大誤解,由此導致的一些論調要不得。 一曰中國投資環境趨于嚴峻。 今年年初以來,美國在華投資企業吐槽中國投資環境“變差”的情況屢有發生:有的認為中國打著反壟斷的旗號加強對外國公司的限制,使外國公司處于不平等的競爭環境。事實上,中國此舉旨在給企業營造一個更加寬松便利、可以公平競爭的環境,反壟斷調查并非有選擇性針對外企。中國經濟正處于重要轉型期,外企與中國企業一樣也要適應并積極參與轉型,增強競爭力。中美商談雙邊投資協定已進入實質階段,今年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對提升兩國貿易投資合作水平也是利好消息。 二曰中國外交趨于咄咄逼人。 在美國輿論看來,中國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國力正快速增長,積極擴展戰略空間的勢頭正盛,在對外打交道過程中顯露出強勢,似乎中國已放棄“韜光養晦”戰略。這是對中國外交戰略的誤讀。一些美國輿論把“韜光養晦”戰略錯誤地翻譯和理解為中國“隱藏實力”、“臥薪嘗膽”、“徐圖東山再起”,完全曲解了這一戰略的本質,即和平發展。不錯,中國外交越來越具有進取性、主動性,在捍衛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十分堅定,但并沒有超出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范圍。不能把“韜光養晦”與中國發展必要的防御能力、捍衛正當的權益對立起來。 三曰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概念是一個圈套。 中方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是外交理念的一個創新,但美方對“新型大國關系”的提法卻有這樣那樣的顧慮和戒心。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核心內涵是3條: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一些美國輿論主張奧巴馬政府不要接過中方的概念,擔心中方借此壓美國“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這說明,中美之間戰略互信仍然嚴重不足。兩國都意識到要避免大國沖突的歷史悲劇重演,中國提出構建兩國新型大國關系,用意就在于給中美關系的未來發展指明一個積極方向,而并非要美方全盤接受中方的要求。中方十分清楚,那是不現實的,因為雙方都有一些不會退讓的底線。 四曰“亞洲的事情亞洲人辦”是排擠美國。 中方提出“亞洲新安全觀”之后,一些美國專家對此表達了疑慮,擔心中國放棄“歡迎美國在亞太地區發揮建設性作用”的提法,是亞洲版“門羅主義”。這一理解同中方的本意完全背離。習近平主席去年在亞信峰會上做主旨發言時提出,亞洲的事情要靠亞洲人民來辦,亞洲的問題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亞洲的安全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新的亞洲安全觀具有包容性,習近平主席在同一講話中還明確指出,亞洲是開放的亞洲,歡迎各方為亞洲安全和合作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努力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美國如能為亞洲事務發揮建設性作用,自然受歡迎,相反,就會受到詬病。 目前中美關系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兩國如何能對彼此的意圖、目標和預期有更好的了解,而誤解只會誤事、互信才能互利。事實上,中國一直在做增信釋疑的工作。應該說,美方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行勝于言,更重要的是對華認識的誤解當消除、不合時宜的論調要不得。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05-16]中國超日重成美國"最大債主" 3月達1.26萬億美元
- [ 05-16]中國專家:美國對華四大誤解當消除
- [ 05-16]美國為何成了攪局南海“專業戶”
- [ 05-16]美國務卿今起訪華 或談及南海朝核等問題
- [ 05-15]美國橙縣華裔高中生獲橋梁設計獎 赴美僅3年多
- [ 05-15]美國灣區2華裔女高中生榮獲總統學者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