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面臨危機 日本經濟恐陷第三次“失落十年”
2015-05-16 17:06:30?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日本制造業集體遭遇滑鐵盧 與之相伴,曾經風光無限好的日企,在近年來都遭遇了各式各樣的“滑鐵盧”,日本本土成為大多數日系企業最后的退守地。作為日本制造代表的夏普、索尼、松下、東芝等知名企業都相繼出現了經營問題。 近日,夏普公司公布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財報,虧損222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5億元),這是夏普時隔1年再次遭遇凈虧損,此前夏普是日本為數不多的在盈利的企業。 巨頭索尼,過去一年也一直處在“破產”危機中,賣樓、裁員已經上演。今年2月,索尼宣布,2014財年全年依然虧損,這是其7年內第6次虧損。 而就在今年年初,松下關閉了在華的最后一間彩電工廠。盡管松下強調今后還將以貼牌代工的方式在中國銷售松下彩電,但其中國加工廠的邊緣化已經顯現。此外,其2014財年第三財季營業利潤下滑了2.8%,由去年同期的1166億日元下滑至1133億日元。 同樣失意的還有東芝,從2015年3月起東芝電視將逐步退出海外市場,僅在日本本土制造和銷售。三洋電機則將日本最后的子公司“三洋鳥取技術解決方案公司”的所有股權轉讓給一家投資基金,曾經的家電巨頭就此畫上句號。 日本的家電制造業還沒有“獲救”,汽車制造業也陷入世界最大規模的召回丑聞。豐田和日產新近再度因高田缺陷氣囊召回650萬輛汽車,這使得"高田氣囊門"的車輛召回總數超過3,000萬輛,也是迄今規模最大的汽車召回案。在豐田和日產宣布召回后,日本第三大汽車廠商本田也表示,該公司正準備宣布更多的汽車召回。這使得正在試圖“崛起”的日本制造業雪上加霜。 業內人士指出,事實上,在當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日本的制造企業面臨著多重夾擊的尷尬:在產業鏈上游面臨美國壓榨;在同一級別面臨韓國企業競爭;在低端市場上,日本企業還面對著和中國企業的競爭。 分析認為,以手機和電腦產業為例,東芝、索尼等日本電腦品牌被擠出全球前四名,NECPC業務則被聯想集團收購。手機方面,在蘋果改寫了家庭娛樂終端的時代,谷歌、微軟、諾基亞、三星、聯想等群雄爭霸,同樣定位于消費電子行業的韓國三星推出了GALAXY系列手機和電腦,而日本品牌卻毫無建樹。向來堅固的日本本土市場也正遭到外來品牌的侵蝕。 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安倍經濟學要如何續寫下去還有待時間的考證。 最新發布的《日本藍皮書(2015)》則顯示,自2014年4月1日上調消費稅率后,日本的國內需求受到嚴重打壓,此后的經濟連續兩個季度陷入負增長;“安倍經濟學”欲借助日元貶值擴大出口、彌補內需不足的預期也宣告落空。(吳桂霞王璟)(文章綜合鳳凰國際iMarkets、國際金融報、新華網、經濟參考報等報道) |
相關閱讀:
- [ 05-16]大陸客高端團申請數掛零 業者稱臺灣不敵日本泰國
- [ 05-16]千人訴日本政府反對TPP 美日談判僵持不下
- [ 05-16]日本“特攻申遺”再啟動 辯稱“非美化”遭質疑
- [ 05-16]中韓反對日本申遺 日將派使節赴15國游說
- [ 05-15]安倍呼吁日本在野黨盡快審議新安保法案內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