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滿意莫迪帶回中國大單:做好歡迎中企準備
2015-05-18 08:49:42?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報道 駐印度特約記者 陳晨 特約記者盧昊】印度總理莫迪16日結束他的中國之旅,并開始訪問蒙古國。在訪華的最后一站上海,莫迪見證了中印企業簽署220億美元的經濟合作協議,這在中印經濟關系歷史上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外媒以“莫迪從中國帶220億美元回家”為題稱,印度希望重現乃至超越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創造的“經濟奇跡”。雙方也意識到,加強兩國經貿合作,對于各自均是有利的選擇。 《印度時報》17日報道說,莫迪16日在上海參加“中國-印度經貿論壇”,與中國企業家進行圓桌會談,并出席中印企業相關經濟協議的簽字儀式。法新社報道稱,莫迪在簽字儀式對中印企業界人士說,“現在印度已經準備好做生意了”。在經貿論壇的主旨發言中,莫迪表示,印度積極歡迎中國企業赴印投資,“做好歡迎中國企業的準備”。16日,中印企業共簽署21項經濟協議,涉及工業園區建設與能源、貿易、金融等領域,總金額超過220億美元,另外還有5項經濟協議于此前簽署。 在16日與中國企業家的圓桌會談中,莫迪特別邀請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出席,還在會后拉住馬云“私聊”。至于私聊內容,阿里巴巴暫時沒有公開。而印度媒體猜測,莫迪和馬云可能談到中印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阿里巴巴模式”是印度企業非常適合效仿的。而《印度快報》17日說,印度鐵道部長普拉布透露,中國已表示將在3-4個具體領域提供援助,幫助印度建設鐵路,包括協助印度建設從新德里到欽奈的高速鐵路,完善車站設施與建立鐵路高校等。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新興市場國家,中印兩國被認為在經濟上仍處于“疏遠狀態”。印方數據顯示,中國是印度當前最大經貿伙伴,2014年中印雙邊貿易總額約為700億美元,但印度對華逆差達到400億美元,這已經成為中印經濟領域的矛盾之一。在產品結構方面,中印在國際市場上也存在相互競爭的一面。 對于莫迪“滿載而歸”,印度輿論表示滿意。《印度時報》表示,中國對于印度的意義不僅是近鄰,而且是在地區與國際舞臺上必須進行交往和協作的對手。印度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印經貿與投資關系,“讓印度的高速經濟發展得到新的燃料來源”。 但美國《華爾街日報》表示,印度對外開放仍“不夠徹底”。盡管莫迪一再呼吁各國投資印度,打出“印度制造”旗號,但收效甚微。莫迪上臺后著眼于推動改革束縛經濟發展的規章制度,但由于阻力極大,包括征地法在內的重大改革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因此中國投資能否進入印度市場并站穩腳跟仍值得觀察。法新社表示,印度正將中國作為模仿與追趕對象,但對于印度而言,短期內顯然難以趕超中國的經濟地位。▲ |
相關閱讀:
- [ 05-16]印度總理莫迪訪滬 呼吁更多中國企業家投資印度
- [ 05-16]莫迪訪問上海 受千名僑民熱烈歡迎
- [ 05-15]莫迪:印度將向中國公民開放電子游客簽證
- [ 05-15]美媒:莫迪訪華彰顯中印經濟合作重要性
- [ 05-13]莫迪訪華“每一站都很有深意” 將訪習近平家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