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科學家周四在五角大樓外向媒體展示“蟬”型迷你無人機。 中新網5月17日電據外媒報道,美國軍方科學家近日打造出了一款迷你無人機,大小如手掌,猶如一臺長了翅膀會飛的手機。 報道稱,這部 “微型飛行器”的發明靈感來自蟬,因此就被取名為“蟬”。蟬在幼蟲時期會花上多年時間蟄伏地底,之后成群爬出土壤,羽化成蟲后交配產卵,最后掉落地面死亡。這個生命規律啟發了科學家。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飛行控制工程師卡恩說:“我們想,為什么不能用類似蟬的外形打造無人機呢?我們可以投放大量這類無人機,讓敵人根本不可能全都撿起來。” “蟬” 的正式名稱是“隱藏式自動用后即棄型飛行器”(Covert Autonomous Disposable Aircraft)的縮寫。其設計比任何其他機器人飛行器更小、更便宜,也更容易操作,卻更不容易被發現,可在遙遠的戰場上執行任務。 卡恩披露,“蟬”的原型成本僅1000美元,將來甚至可減少至每架僅250美元。 據悉,由于“蟬”沒有發動機,而且只有10個組件,因此類似有電路板的紙飛機,飛行時也幾乎不會發出任何聲音。它的時速可達每小時74公里。 研究人員表示,“蟬”從飛機、氣球或大型無人機投下后,會根據預先設定的全球定位系統衛星座標來滑行。 三年前在亞利桑那州的尤馬進行測試時,一部“蟬”在1.75萬米的高空被投放后,滑行了17.7公里,掉落地點距離目標僅4.5米。 測試時,研究員在“蟬”上安裝感應器,以讀取氣溫、氣壓和濕度等氣象數據。這類迷你無人機也可以用于其他任務,同時可以安裝各類輕盈的傳感器,包括麥克風。研究員愛德華茲說:“它們就像是機器人信鴿,你叫它們去哪里,它們就會去哪里。” “蟬”的可能用途之一就是監測敵人封鎖線后方的道路狀況,也可以安裝磁傳感器,用來探測敵人潛艇或監聽敵方部隊或特工的通訊。不過在現階段,要在“蟬”上安裝電眼,在技術上還有困難。 |
相關閱讀:
- [ 05-15]一男子在白宮外操控無人機飛行被捕 白宮一度封鎖
- [ 05-13]日本探討無人機安全飛行規則 東京都公園將禁飛
- [ 05-05]日本政府擬立法管控無人機 購買時需確認身份
- [ 05-05]日本政府擬立法管控無人機 購買時需確認身份
- [ 04-28]日本自民黨擬立法限制國會與官邸上空無人機飛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