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了8.1級大地震,僅僅十多天后,這個“鮮花盛開的國度”再度遭受7.5級強余震的重創,本已滿目瘡痍的大地上,驚魂未定的人們陷入了更大困境。發生在喜馬拉雅南麓的強烈地震,還波及中國西藏、印度、孟加拉國等地。 大自然的變幻莫測與一波接一波的余震,讓尼泊爾飽受蹂躪:全國約2700萬人口中有近1000萬人受到直接影響,近半數縣遭災,8500多人死亡,近2萬人受傷。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救助迅速趕來。根據尼泊爾方面不完全統計,已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107支醫療隊在尼泊爾災區救死扶傷。國際社會的救援力量互助合作、扶危濟難,將他們的心和尼泊爾民眾的心緊緊聯結在一起,以實際行動承擔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 地震發生后,中國政府和人民大力支持尼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建立了“跨越喜馬拉雅山脈的生命線”。正如中國駐尼泊爾大使吳春太所說,中國以充分履行國際義務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充實了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在東方,中國唐代詩人杜甫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濟世情懷;在西方,英國詩人約翰·唐恩感嘆:“每一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傷”。從古至今,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追尋共建命運共同體的腳步。 進入新世紀,當整個地球成為一個村落,這種追尋尤為迫切。“一棵樹擋不住寒風”,地震、海嘯、洪災、疫情、戰爭、恐怖襲擊……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共克時艱、聚力合作。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同舟共濟,推動亞洲和世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尼泊爾大會黨政治家沙尚卡·柯伊拉臘的話讓人印象深刻:尼泊爾人有著對和平的信仰,與其他國家有太多共同的東西。我們沒有時間來勾心斗角,亞洲各國乃至全人類需要的是理解,是團結,是合作。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命運共同體早已不只是一個概念,尼泊爾地震國際大救援,以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向世人詮釋著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意識。(記者周盛平) ? |
相關閱讀:
- [ 05-18]日本政府宣布將支援尼泊爾震后重建工作
- [ 05-18]尼泊爾地震最新消息:兩次強震致逾8500人遇難
- [ 05-18]美救災直升機尼泊爾墜毀 8人遺體全部“面目全非”
- [ 05-18]留守偏遠山區的尼泊爾災民
- [ 05-16]尼泊爾尋獲美軍失事直升機殘骸 機上恐無人生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