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瘋狂反撲 暴露美國打擊戰略弱點多
2015-05-21 16:55:36??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反撲為何得逞 盡管媒體報道打擊“伊斯蘭國”取得一些成果,如擊斃該組織的重要頭目等,但該組織迅速反攻說明它仍留有實力及完善的組織結構,并沒有在打擊下徹底瓦解。 分析人士認為,面對伊拉克政府軍及“國際聯盟”的猛攻,“伊斯蘭國”意識到固守陣地只會令其傷亡慘重,不僅無法繼續控制領地,而且最終會被消滅。因此“伊斯蘭國”改變了戰術,使用“游擊戰”方式,尋找伊拉克及敘利亞兩國防守的薄弱環節發動進攻,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結果。 人們不禁要問:“伊斯蘭國”為何能在如此短時間內攻取新的城鎮?分析人士認為,這與伊拉克及敘利亞兩國特殊的地理和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 從地理上看,伊拉克與敘利亞兩國人口大多集中在大型城市,其他區域地廣人稀、地形復雜且兩國邊界地帶難以防控,這為“伊斯蘭國”在兩國之間流竄創造了便利。 中東軍事專家指出,“伊斯蘭國”組織武裝分子完全有能力一天內在兩國間數百公里的范圍內發動突襲,這為防范該組織制造了難題。 從社會環境來看,伊、敘兩國城鎮居民大多按遜尼派和什葉派分別居住,而且當地還有貝多因人、德魯茲人和當地部族等不同族群,這些人也按不同地區居住,有各自勢力范圍,伊、敘兩國政府如派軍駐守到這些地區容易引發矛盾,這些地點成為兩國布防的弱點,容易遭到“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偷襲。 再有,面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瘋狂反撲,為盡量減少損失,伊、敘兩國政府軍最終選擇了撤退。例如在拉馬迪爭奪戰中,武裝分子向伊軍隊防線不斷發起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安全部隊士兵和遜尼派民兵傷亡慘重。 |
相關閱讀:
- [ 05-21]外媒:“伊斯蘭國”已基本控制敘古城帕爾米拉
- [ 05-21]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攻占敘利亞古城臺德穆爾
- [ 05-21]拉馬迪遭"伊斯蘭國"攻陷 奧巴馬被批"領導無方"
- [ 05-20]伊拉克民兵欲重奪拉馬迪 “伊斯蘭國”加強防守
- [ 05-20]“伊斯蘭國”攻陷伊拉克重鎮拉馬迪 美承認受挫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