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三體》中曾提及,“三體星系”被來歷不明的外星人攻擊,致星系死亡。小說中這個充滿想象力的設置,在天文學家那里可以演化成無數種理論及假說。目前,所有星系中約有一半死亡,星系是如何死亡的,科學家們認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窒息而死”。爭論在于,窒息過程是瞬間發生的,還是緩慢發生的?近日,英國劍橋大學和愛丁堡皇家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發表研究成果,回答了這個困擾天文學界的難題。他們的答案是:星系死于緩慢窒息。 “死亡星系” 約40億年間,星系“窒息而亡” 我們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樣的星系叫作死亡星系? 正如人類需要氧氣才能呼吸,星系也需要氫氣、氦氣等氣體來維持生存。如果星系無法獲得這些必要氣體,星系則無法生成新恒星。停止產生新恒星的星系就被認定為是死亡星系。 天文學家們發現,年輕星系閃爍著溫度很高的藍光,晚年星系則閃爍著溫度較低的紅光。通過觀測星系的光芒,科學家們可以推測出哪些行星屬于已停止生成新恒星的死亡星系。整個宇宙星系中,紅色的、死亡的星系約占所有星系的一半。 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寇文介紹,星系的出生過程與氣體緊密相關。恒星具有足夠的質量和熱量,對星體內的氫元素產生強大的壓縮作用。氫元素在壓縮作用過程中產生裂變反應,形成氦元素,氦元素再經過反應,產生出更高級的元素。此過程循環往復,最終產生出銅、鐵、金、銀等宇宙中存在的各種元素,并最終形成恒星。這可以說是天文學家們一致認同的“定論”。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無法確定星系為何會失去生成恒星的能力,也無法回答星系死亡的具體過程。 能夠回答這些問題的線索,是天文學界此前提出的兩個假說。第一種假說是,在某種內力或外力作用下,維持星系生存的氣體突然間被從星系中吸走,導致星系瞬間死亡;另一種假說則是,某種內部機制阻礙了新的氣體供應,失去新的氣體補充,星系在“緩慢窒息”中逐步走向衰亡。 此前,天文學家們多傾向于前一種假說,認為星系是被黑洞等物質突然間吸空了冷氣體,導致星系瞬間死亡。不過,英國科學家此次的研究結果表明,星系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第二種假說的情況,即星系在約40億年的緩慢時間里,逐漸“窒息”而死。 |
相關閱讀:
- [ 04-24]NASA發布藍色環形星系圖像 如一枚精美戒指
- [ 04-14]哈勃望遠鏡將迎25歲生日 曾拍到最古老星系(圖)
- [ 02-10]哈勃望遠鏡拍攝宇宙中星系團:跨越浩瀚星際對人類“微笑”
- [ 07-06]NASA公布銀河外星系驚艷“煙火秀”
- [ 04-10]NASA公布壯美宇宙星系照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