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地屬于“高危地區” 人質營救不宜高調
2015-05-26 08:30:39??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人質營救行動有其特殊性,不適合高調對外宣傳。”中國南亞學會常務理事錢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種特殊性在于,如果你是以交付贖金的方式營救,一般不會直接和勒索方聯系,而是要通過該國一些退役軍人或部落長老,這些中間人也有隱匿身份的需求。如果你以武力營救方式解決,相關情況就更不適宜提前釋放。如果人質事件形成對相關國家政府的輿論壓力,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付錢的話,對方可能借機提高價碼;武力的話,可能造成倉促行動。”所以在問題解決前,官方往往需要盡可能保持低調。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偉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對這起綁架案的脈絡進行了分析:“去年這名中國人失蹤的時候,有塔利班武裝發表聲明,聲稱要用人質來交換他們被巴政府關押的人員。現在他們只是要求支付一定的贖金,說明塔利班對釋放人質所提出的要求有所降低,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兆頭。”李偉表示,去年巴基斯坦白沙瓦陸軍公立學校曾遭到恐怖襲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巴方在反恐問題上的態度更加強硬,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接受塔利班交換人質的政治要挾。 李偉認為,從這起劫持案種種跡象來看,劫持者的政治訴求并不十分強烈,通過人質獲取一定數目的資金可能是他們的目的。我們應該先從這些情況來判斷,然后中巴雙方,包括這支塔利班武裝所在的部落的核心人物,進行交涉談判,才能有助于人質盡早被釋放。 綁架地點的敏感性加大了人質營救的難度。事發的德拉本地區位于巴西北部落地區,行政區劃上歸屬開伯爾-普什圖省,但當地實際上以部族長老自治為主,中央政府影響極為有限,巴基斯坦塔利班和“基地”等組織長期活躍。此前這一帶曾多次發生綁架劫持事件。2008年8月,兩名中國工程師在巴西北部落地區遭武裝分子綁架,其中1人成功逃脫,另外1人獲釋。 “德國之聲”25日稱,中國人質視頻消息一經報道,在微博上引起網友的關注與討論,有的網友祈盼同胞能夠平安歸來,也有的提醒大家出國旅游還是應該考慮安全。其中一位網友感慨道:“至今沒有幾個政府能成功營救他們的人質。美國、日本……所以別再譴責政府的行為!給錢:下次更多的中國游客就是靶子;直接營救:要看天時地利人和。總之祈盼他能平安。我也想說:沒事別去那些安全系數低的國家!” 《環球時報》記者25日還采訪了在國內騎行圈比較有名的李瑞。他表示,大家都應該知道巴基斯坦西北地區很危險,但是現在有一些騎友想挑戰自己,或者干脆受了說走就走“心靈雞湯”的誘惑沒有規劃就出發,這是很危險的。 (環球時報駐巴基斯坦特約記者 張灝 李凡范 凌志 劉暢 魏輝) |
相關閱讀:
- [ 05-11]阿富汗政府通過交換人質行動 救出19名被綁架者
- [ 05-08]埃及總統機場迎接被扣押埃塞俄比亞人質
- [ 04-24]意大利:美國誤殺意人質 恐怖分子應承擔責任
- [ 04-24]奧巴馬承認美軍反恐行動意外殺害2名無辜人質
- [ 04-24]美國承認在反恐行動中誤殺人質 奧巴馬進行道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