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北京需重新審視中東北非政策 置身事外已不可能
2015-05-26 08:35:36?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美國《赫芬頓郵報》5月25日文章,原題:中東北非迫使中國重新審視長期政策 看一看中國政府公布的多份外交政策白皮書,有一點引人注目:缺乏對中東北非的明確概念政策。這個地區不僅對中國的戰略和經濟利益至關重要,對新疆的緊張將如何演變也關系重大。 在中國經濟改革的40年里,多數時候北京可以置身于中東北非地區的危機以外,專心追求資源和出口目標。但隨著曲折、血腥和暴力的沖突勢將重繪該地區的后殖民邊界,這將變得越發困難。此外,如今數以十萬的中國人待在中東北非。中國不得不屢次將他們從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和也門的暴力局勢中解救出來。因此,中國一再被迫違反自己的不干涉政策,與利比亞、敘利亞和阿富汗等國的反對勢力發展關系,以防范政治形勢變化。 “伊斯蘭國”的崛起進一步迫使中國改變其忽視中東北非地區的政策。中國意識到需要采取新方法,一方面能日益放寬長期的不干涉別國內政的立場,另一方面確保不通過在遠離國土的地方建立軍事基地而成為一個全球軍事大國。 北京必須在不正式放棄那些政策或挑戰美國的情況下去做。在波斯灣這種關鍵地區的安全,中國還要依靠美國。在摸索制定連貫的政策時,中國不得不彌補投射軍事和政治力量的局限,協調因中東北非政策而長期獲益的國內各部門。 在研究中東政策時,中國官員受到一種觀念的影響,即美國錯誤地支持該地區的政治變化。他們看到美國影響力下降,表現于華盛頓不愿進一步卷入地區沖突,尤其是在敘利亞,以及無法推動巴以解決爭端。他們還擔心中國通過軍事基地投射力量,會有進一步被吸入中東北非漩渦的危險。但要避免的話,說易行難。 諷刺的是,隨著中國努力把握現實,其面臨困擾美國中東政策的相同困境:崇高的原則與嚴峻的現實之間的碰撞,其產生的政策讓人覺得充滿矛盾,與其所宣揚的價值觀不相符。不結盟和不干涉加之經濟激勵措施,迄今能使中國掩蓋住一些困境。但今后,這逐漸不再是辦法。(作者詹姆斯·多爾西,喬恒譯) |
相關閱讀:
- [ 05-05]后反恐時代:中東北非地區或形成“恐怖動蕩弧”
- [ 09-27]評論稱美在中東北非殘局不可收拾 形象不夠光彩
- [ 09-27]普京稱不允許為政權更迭在中東北非煽動暴力
- [ 08-13]中東北非政局發展難預測 經濟整體好轉可能性小
- [ 08-02]中東北非多國“兵荒馬亂”中迎來齋月第一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